A13:目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3:目击

“丰台大妈”的社区劝导生活

2015年09月1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9月15日,丰台区永善社区,劝导队员们正和前来指导工作的片儿警一起巡逻,查找社区内的安全隐患。
9月15日,丰台区永善社区,墙上挂着劝导队的“劝导精神”。
9月16日,丰台区大红门久敬社区,男子在劝导队员们的劝说下,正在打扫其早餐摊儿前的卫生,并将占道经营的桌子搬离。
9月17日,丰台区永善社区,上班前,一名劝导队队员正在了解上一个班队友记录的工作日志。
9月17日,丰台区樊家村万年花城,一名劝导队员正和民警观看小区监控,寻找案情信息。
9月16日,丰台区大红门久敬社区,一名来自苏州的男子向劝导队员描述走失的家人信息。

  “就让我再卖几盆。”9月16日上午8点半,在文体路的便道上,小商贩向永善社区劝导队求情,表示想再卖一会儿。

  60岁的永善社区劝导队副队长刘爱玲上前劝导,“您看,您摆了一地花,多影响交通,咱这路本来就不宽,您看看要不到别处去卖?”

  “我们帮你吧”,刘爱玲和同行的“红袖标”一起,帮小商贩搬花,没十分钟的工夫,小商贩蹬着电动车离开。

  “去旅馆和烟草店那边看看,昨天日志里提到,门口有杂物,咱们去看看清理了没。”目送卖花商贩离开,刘爱玲和队员穿过马路,继续巡逻工作。

  清理小广告、制止商贩路边占道、调和邻里矛盾等都是劝导队员的工作内容,事无巨细。永善社区劝导队是北京市成立的第一支“社区劝导队”,2007年成立之初仅有80多人,到目前已经聚集了300多位“热心大爷大妈”,平均年龄五十多岁。

  刘爱玲说,作为一名劝导员,首先需要具备奉献精神,而在永善社区,老人们将这一精神诠释得十分感人。79岁的退休职工姜国起和杨凤兰夫妇,2007年加入劝导队后不久,搬到亚运村附近,但二老不时还会坐公交车回到永善社区,担任劝导员工作。腿脚已经不利索的李众生,戴着红袖标拿着马扎儿在社区门口一坐就是一天,跟队友们说:“你们溜去!我给你们看家!”

  社区民警李春海坦言,社区的工作纷繁复杂,民警难免分身乏术。一些邻里之间的小矛盾若未及时解决,很可能酿成大事甚至案件。有了劝导队,帮助民警将一些小矛盾及时化解,有效避免双方怒目相对、甚至大打出手。如今,不少居民遇到难题直接找劝导队协调。社区也从过去的每月十余起报案记录到如今基本上实现零报案。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禹潼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