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演练致学生受伤,要多思“准备不周”

2015年09月20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 来论

  据报道,近日,甘肃天水逸夫实验中学防火防空应急演练时,为模拟火场真实效果,在教学楼内释放大量烟雾。由于烟雾过量导致疏散过程中大量学生吸入烟雾,出现休克、呕吐、抽搐等症状。事发后学生被紧急送医救治。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从提高公众消防意识、强化逃生技能的角度来说,经常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的消防演练活动,无疑十分必要。对于演练中发生的意外,很多人称之是“演练不当”;而我却以为,如果真为演练效果和作用来考量,倒更该从“准备不周”去反思。

  毕竟,对于这场消防演练,以及“烟雾来袭”,校方是能够“未卜先知”的。那么,此前的组织安排中,学生们是不是“听过算数”,或者说有没有向其发放足够的湿毛巾,以及他们在演练中做没做到了“按规则逃生”等,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消防演练不是“消防演戏”,至少应让许多人懂得和掌握“不要慌,捂口鼻,弓下腰,蹲着走,护住头”等的消防逃生诀窍。那么,演练中“烟雾太大”熏倒学生,或属“操作不当”,但也理应想到:真有险情发生的时候,烟雾还会“控制”在适当的浓度吗?因而我们应该探究的,是学校是如何指导学生们“正确逃生”的。

  记得去年4月,浙江鄞州某电器厂发生火灾,最后仍有3名女工因被困火场没法脱身,盲目跳楼导致受伤。事后有员工告诉记者,他们进厂3年从未参与过消防演练,起火后也不知如何正确逃生。由此可见,重视消防演练,至少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去“练”,二是认真去“练”。否则的话,演练灾情稍微模拟得“逼真”一点,装模作样的“准备预案”就会现出原形。

  □司马童(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