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举行百年校庆,公演校史剧,成立“未来学校联盟”
| ||
|
10月17日是清华附小百年诞辰。
1915年清华附小创建时名为“成志学校”。从民国时期的文化坚守,到西南联大时期的刚毅坚卓,再到今天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审视才能前瞻。百年风雨,百年历程,清华附小已从成志学校走向成志教育。”9月17日,“清华附小百年系列活动发布会”举行,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正式提出清华附小“成志教育”的理念。
从成志学校走向成志教育
“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窦桂梅在会上阐释了“成志教育”的产生,并从主体、目标、理念三方面解读了“成志教育”的内涵,并提出了“成志教育”的三个引领:价值观的引领,课程的引领,公益服务的引领。
围绕百年成志教育主题,窦桂梅同时发布了百年清华附小系列活动的几大亮点活动。下个月,清华附小将通过百年校史剧《丁香花开》公演、“对话国际基础教育”论坛、邀百名西藏乡村教师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庆祝百年华诞。
校史剧展现附小百年历程
发布会现场,清华附小学生提前为来宾演绎了《丁香花开》中的精彩一幕“最后一课”,展现了国难当前,时任清华附小校长傅任敢,勇于担当,护送全校师生安全转移的场景。短短几分钟的演出让不少现场的家长和老师潸然泪下。据了解,这部剧真实展现了清华附小百年历程,所有演员均来自本校学生、教师和校友,演员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只有6岁。据悉,首场公演将于10月17日举行,此外还计划举行全国公演。
“未来学校联盟”10月成立
作为清华附小百年大会系列学术活动之一,10月18日,清华附小将举办“全球未来学校大会暨世界基础教育论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教育专家、1800多名校长、教师共话国际视野下的基础教育。
清华附小副校长王玲湘介绍,世界基础教育论坛将聚焦“科学与阅读素养”。芬兰、以色列、美国等几十位中外知名专家将就“科学与阅读素养培养的世界趋势与实践”、“基础教育科学与阅读素养培养世界比较”、“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几个主题展开深度论坛。
而全球未来学校大会则将聚焦“未来学校联盟”。据王玲湘介绍,芬兰伊劳雅韦学校、美国艾文学校、清华附小、重庆谢家湾小学、南京琅琊路小学、杭州天长小学、上海实验小学等十几所中外基础教育学校将结成联盟。未来学校联盟将在会上启动结盟仪式,草拟《宣言》和《章程》,并聚焦全球教育现状,努力探索全纳、平等、指向人终身学习的全面发展的全球教育模式。
从成志学校到成志教育
再过一个月,我们将迎来清华附小百年华诞。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百年清华附小系列活动是基于我们这样一个信念与定位:历史是深沉的教育,历史是庄严的洗礼。事实也是如此,我们正是在对附小历史的梳理中完成作为一个附小人的精神皈依,寻找到我们前行的航标和远方的灯塔。为此,百年清华附小系列活动不是热闹的庆典,而是教育与洗礼,是省行与展望。
“成志教育”的内涵
审视才能前瞻。百年风雨,百年历程,清华附小已从成志学校走向成志教育。
“成志教育”就其主体而言,百年来,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学生立场,附小学子要立志、言志、行志,最终成志,同时兼顾校园生活中教师、家长等共同的理想。
“成志教育”就其目标而言,始终指向学校与民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而这既体现了国家民族对少年儿童的殷殷期待,更体现了附小学子独立的精神与人格,即在聪慧与高尚的人群中,尽管各人的志向和人生规划各不相同,但都要在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成志教育”就其理念而言,始终聚焦清华附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既不以应试为唯一目标,也不以所谓素质教育做掩护而无所作为,而是在有机实现优异成绩与卓越素养统一的同时,契合清华附小与祖国命运血脉相连的历史传统,符合清华人“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的担当,同时为清华附小新百年的发展找到了方向。
“成志教育”的三个引领
回眸历史,百年的清华附小,伴随成志教育的探索,在中国近百年基础教育的发展史上一直担当着“三个引领”:一个是价值观的引领,一个是课程的引领,一个是公益服务的引领。这是百年来清华附小的中国意义,更是成志教育的使命所在!
总之,无论今天与明天,我们要把第一枚“纽扣”系好,而这枚纽扣也应是在小学,我们都要做着价值观、课程整合与公益服务的引领。
我们会在依然不变的家国情怀、完整人格的追求中,继续发挥引领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清华附小校长 窦桂梅
(摘自窦桂梅在百年清华附小系列活动发布会上的发言,有删节)
百年成志教育大会看点
1、百年校史剧《丁香花开》,献礼抗战胜利70周年。
2、百年校友“共话母校情缘”,传承清华附小精神。
3、百年论坛《对话国际基础教育》,向世界发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声音。
4、百年公益“西藏等地区百名乡村教师走进清华附小”,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及贫困地区教师专业素养。
5、百年画卷、百年形象片、百年新人,立体展现成志教育的丰富与美好。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孔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