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辽南皮影艺术团带《西游记之大战蜘蛛精》来京演出,接受新京报专访谈皮影戏如何传承
|
将兽皮经过镂刻、敷彩、缝缀、涂漆等工艺制成人物剪影,在光的照射下,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一边操纵皮影,一边唱演故事,这便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皮影戏。对国人而言,皮影戏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一方面,在《活着》、《白鹿原》、《大明宫词》等影视剧中都不约而同使用到皮影元素,观众对于皮影戏的形态并不陌生;另一方面,由于唱腔与故事的老旧,以及受到其他娱乐方式的冲击,如今的皮影戏主要出没在汉族乡村,城市里难觅踪迹,因而想要看一场完整的皮影戏并非易事。上周,大连辽南皮影艺术团带着《西游记之大战蜘蛛精》在北京上演三场,皮影这门古老而美丽的艺术也开始重新被人们发现。
85后青年
偶然看到一次演出,决心推广这门艺术
成员平均年龄69岁的辽南皮影戏艺术团,去年才刚刚成立,组织者是85后青年王绍森。去年三月,王绍森去大连古镇复州游玩,在那儿“撞”见了一场门可罗雀的皮影戏演出。演员是六位老人,领头的77岁的鄂文武是辽南皮影戏的非遗传承人。这些以皮影为爱好的老农民或退休职工,几乎是辽南皮影戏最后一批演员。他们没有固定组织,有活儿才聚起来,一年演出不超五场,收入不足千元。也因没有前途,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学。
有感于皮影艺术逐渐被遗忘,王绍森决心帮助老艺人们推广这门艺术。2014年4月,他成立了辽南皮影艺术团,与老艺人们一起改良剧目,减少老旧唱腔,增加对白,将皮影戏打造为老少咸宜的亲子剧目。除《西游记》相关剧目外,还新创作了成语故事、《二十四孝》、《弟子规》等,在演出中场休息还加入体验皮影的互动环节。
此次艺术团正在全国巡演的剧目是《西游记之大战蜘蛛精》。人物的造型生动活泼,台词幽默有趣。演出结束后,小观众们钻到幕布背后一探究竟,有小朋友说“比动画片更好玩”。
老艺人
“有艺人在,通过演出就可以保留传承”
王绍森介绍说,在农村,传统皮影戏只有老年观众,而这些人并没有消费的习惯。要传承皮影戏,只有先让这门艺术在市场环境中活下去。经过市场调研,他为皮影戏重新找到了观众群,“70后、80后的家长,带着00后、10后的孩子来看皮影戏”。老艺人鄂文武也认同王绍森的理念,“辽宁省内有15个皮影剧团,没有市场,没有演出,仅仅是政府给一笔经费下乡演一下,冷冷清清也没人看。通过巡演,让皮影在社会上扩大影响,群众都挺喜欢,不是没人看”。
鄂文武二十来岁跟着辽南皮影戏翘楚景维恒学皮影,三年后出师。鄂文武说,皮影戏的传承就是靠演出,“有艺人在,通过演出就可以保留传承”。他也不无伤感地提起在皮影戏的发源地陕西,随着民间老艺人的过世,渐渐失传,“我今年77岁,还能活多大?我就怕皮影戏失传,太危险了”。
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