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葡萄酒界,人们用“新世界”与“旧世界”来区分传统葡萄酒产区以及新兴国家产区的葡萄酒,其酿造工艺以及风味、个性等截然不同。而在瑞士与德国“两手遮天”的腕表界,我们亦可以将在市场上相对弱势、但依然极具特色的国家、产区视为相似意义上的“新世界”。这里,有为钟表领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英国,有曾兴旺一时的法国,还有曾给予瑞士制表业沉重打击的日本,以及后起之秀北欧诸国,将目光投到这些地方来,你将发现更多的趣味与可能性。
英国
曾经的钟表中心
英国的钟表制造史亦可谓源远流长,早在16世纪下半叶,当欧洲制表业开始兴起和发展,英国也开始了钟表的制作,并受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钟表在17世纪绽放出耀目的光辉:英国物理学家ROBERT HOOKE首次将平衡游丝运用在机芯上,之后,又是英国人发明了杠杆式擒纵机构,大大增加了钟表走时的精准性。杠杆式擒纵机构经过一代代的改进,至今仍然被运用在大部分腕表上。
而18世纪,英国为钟表界做出的贡献则是航海钟的发明,以及在航海钟发明过程中确定了经度测量方式。
与此同时,18世纪的英国在座钟界堪称一霸,因彼时与中国的频繁交流,令大量座钟漂洋过海来到了故宫,如今去故宫博物院便能看到大量的英国古钟。
到了19世纪中后期,法国和瑞士的制表工业迅速发展,而英国依然采用手工作坊生产以及传统的销售模式,竞争力明显下降,并且英国人对金融的兴趣日益大过制造业,因而其钟表行业渐渐走向了衰退。
如今,英国制表也早已失却了往日的荣光,但坚持做下来的百年品牌亦有那么一些,比如Graham、ARNOLD&SON,以及新兴的独立制表品牌Bremont等,对于喜爱小众品牌的表迷来说,亦是充满了发现乐趣的探索。而鉴于英国在世界时尚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这里亦有不少设计精巧讨喜的时尚潮牌在崭露头角,获得年轻消费者们的喜爱。
窄众之下,几乎没有手表
顾江,资深腕表专家,《午夜表情》发起人
现在说到英国的制表,更多是一些小众独立制表存在的模式。比如非常牛的Roger Smith,但他的受众面很窄。而且作为个人品牌来说,“精打细磨”是可以精益求精的,但要在设计和功能上有大的突破,如今都需要靠大集团的能力来实现,个人实在拼不过。
而很多英国制表师以及品牌也扎堆儿到瑞士去发展,比如独立制表界现在很有名的Speake-Marin,他的创立者是英国人,但一直在瑞士发展,表上标注的也是瑞士制造。所以如果要从“制表厂、工作坊在英国”这个角度上来说,英国真的没有什么手表了。
法国
瑞士钟表要感谢巴黎
提到法国的奢侈品制造,其珠宝、高级时装也许更令人兴奋,不过今天瑞士日内瓦产区有如此多优秀的钟表品牌,依然需要感谢法国的制表师与珠宝工匠。
何出此言?追溯历史就会发现,自16世纪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法国的新教徒为躲避迫害纷纷逃至日内瓦,其中很多人是身怀绝技的钟表制造者。彼时日内瓦在珠宝制作方面已经非常有名,却因约翰·加尔文禁止人们佩戴珠宝首饰而举步艰难,于是手工匠人们在法国新教徒的帮助下转向钟表制作,由此开启了日内瓦在钟表制造业的辉煌篇章。
由于法国皇族、贵族对奢侈品的浓厚兴趣,18、19世纪,法国在钟表文化、技术传承、交易市场等方面可说是核心地所在,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代表王、瑞士人阿伯拉罕·路易·宝玑是在巴黎度过了其大部分职业生涯,1837年,当德国制表师阿道夫·朗格结束了在家乡的学习开始见习之旅,亦造访了巴黎。亦可以说,是巴黎的消费力为瑞士钟表商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很多瑞士品牌都有法国灵魂
童伟玲 法国钟表与微技术协会中国代表
新京报:如今法国的腕表品牌在市场上主要占据的是怎样的价位段?
童伟玲:法国钟表品牌大多是中小型的家族企业,各个价位段都有。80%平均价格在1万元以下,比较注重设计;20%是走机芯路线的,和瑞士品牌拼技术。但大部分品牌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在欧洲、中东地区,以及日本市场发展得比较好。
新京报:法国的制表品牌们,集团化明显吗?
童伟玲:法国表集团化不明显,还是以独立经营为主。法国有雄厚的制表技术与众多的优秀制表人才。就像法国拥有无数的红酒佳酿一样,法国制表更加强调个性化的美学理解与时尚诉求。与集团化相比,这是家族独立制表经营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新京报:法国的钟表产业是否已经没落?
童伟玲:从商业的角度来讲是的,法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家族企业,没能很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浪潮,没有及时调整市场战略。但所幸的是,钟表行业是一个制表人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业,法国的钟表教育体系依然很完善,并为瑞士钟表业提供了大量人才,很多活跃在钟表界的制表人都还是法国人,人在,法国的制表产业就在。
新京报:有观点认为瑞士传统腕表设计大多沿袭法式风格以及审美。你怎么看?
童伟玲:法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讲究设计美学的人了,他们虽然不太讲究时间概念,却乐意将大把时间精力用在如何制作出精美的钟表上。很多瑞士钟表匠都曾在巴黎学艺,深受法国制造的熏陶和影响,包括宝玑先生。现在法国钟表教育为瑞士钟表业提供了大量人才。可以说,瑞士手表的设计是法国美学的传承和延伸,很多瑞士品牌虽是瑞士制造,却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法国灵魂。
日本
三巨头独领风骚
“日本”可以说是制表界的一朵奇葩,这与其制造业整体的极度发达与对高新科技的青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他们甚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石英电子表引发了著名的“石英危机”。
精工、西铁城、卡西欧,这三个品牌如今已是日本制表的代名词,并都带有先锋意味。精工在1969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指针式石英手表,西铁城在1995年推出了第一只光动能手表,而电波表的专利虽然在德国品牌Junghans手里,世界上卖得最好的电波表却出自卡西欧公司。
日本手表一开始就在制表思路上另辟蹊径,将高新科技融入机芯、根据功能需求在制表壳材料上狠下工夫,功能可谓有需求必有满足,西铁城和卡西欧尤其擅长多功能电子表的研发。而在机械表方面,精工高端的Grand Seiko系列在收藏家眼中几乎可以比肩劳力士。
材料是一大看点
王威,《时间观念》编辑部主任
日本表的价格范围特别宽,几千元到十多万都有,总体比较实惠。但他们不注重市场宣传,因为他们自豪于自己的品质,觉得懂的人才喜欢,不懂的人,多说也无益。
日本表需要仔细品味,比如材质。西铁城今年新表上用了超级钛材质,耐腐蚀、不怕划。卡西欧G-SHOCK有很多系列,分别针对航空、航海、陆地探险等,根据不同功能开发有不同抗震性能的材料,总的来说他们做到了从普通树脂到金属都能实现十米自由落体的防震性,对于金属来说,这点尤其难得。
北欧
腕表界小清新
随着瑞典制表品牌Daniel Wellington的爆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带着对IKEA所代表的北欧设计的印象去寻找更多的北欧腕表,于是发现了一块有趣的腕表领域。
北欧的腕表简单而直接,包豪斯的“less is more”是他们的口号,流畅的线条与简约的盘面设计,结合剔透的色彩,独具美感与个性。机芯方面几乎是清一色石英机芯,大多数没有什么复杂功能,这样则保证了在走时的精准性与价格的亲民性之间的完美平衡。其价格多在1500至3000元以内,以丹麦品牌居多,正在俘获越来越多年轻人与潮人的心,频繁出现在时尚街拍中。
或许,北欧的手表正在将腕表的概念从功能性物品转移到配饰上来,令“腕表”给人的印象越来越年轻化、潮流化、趣味化。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