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书评周刊·短书评/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书评周刊·短书评/书情

美丽的文字是一部圣经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
作者:霍尔·希格登
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年8月
《火星救援》
作者:安迪·威尔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5年10月
《感时忧国》
作者:夏志清
版本: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5年8月
《日本和歌物语集》
译者:张龙妹 邱春泉
廖荣发
版本:外研社 2015年6月
木心,2009年摄于乌镇西栅。李峻摄
《木心诗选》
作者:木心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9月
《故宫里的大怪兽》
作者:常怡
版本:知识出版社 2015年9月
《在书中小站片刻》
作者:绿茶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5年8月
《生死功课》
作者:早崎绘里香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年10月
《图解艺术》
作者:安德鲁·格雷厄姆-狄克逊
版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年7月
《屎壳郎最爱哪种粪便》
作者:皮埃尔·巴泰勒米
版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5年8月
《裸城》
作者:莎伦·佐金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8月

  杰克逊高地

  五月将尽

  连日强光普照

  一路一路树荫

  呆滞到傍晚

  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

  天色舒齐地暗下来

  那是慢慢地,很慢

  绿叶藂间的白屋

  夕阳射亮玻璃

  草坪湿透,还在洒

  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

  都相约暗下,暗下

  清晰,和蔼,委婉

  不知原谅什么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J J

  十五年前

  阴凉的晨

  恍恍惚惚

  清晰的诀别

  每夜,梦中的你

  梦中是你

  与枕俱醒

  觉得不是你

  另一些人

  扮演你入我梦中

  哪有你,你这样好

  哪有你这样你

  ——《木心诗选》

  木心是个沉醉于美的理想主义者,美到成痴,美到恣意,美到“不知羞耻”。他对文字,是“敢”的,敢于只言片语,也敢于淋漓尽致,是僧人也是浪子。

  在诗里,他是自由的,也是放纵的,绕不开离不去一个“情”字,这个“情”,是对身体的渴慕,更是对一切伟大思想艺术的痴。这痴,是狂,是念,是执,任性洒脱,远走高飞。《木心诗选》是极好的选本,在古典文学的气韵里,在西洋文化的烟氲中,“我”并不必然是木心自己,也是追慕的先贤哲人之事,读过的小说诗歌之境。木心在诗里将自己放到远方,离开繁芜的现在,回到清明的过去,在世界浪游,追逐美与爱,追念那些最理想的时光。他时而和历史对话,时而旁置一侧,拿出烟斗静静回目历史现场,然后走开,不发一语。

  木心的诗歌,旨趣在于连通古典与西洋文学,对作品保留了直接的感发,用形象化的语言说出,读者自能心领神会。不需要理性解释它们的含义,因为这种暗喜是位于阅读后的沉默之中,写者拈花,读者微笑,相识于目,莫逆于心。

  情诗蓬勃昂扬,美丽的肉体啊是一部圣经,腋窝是热腾腾的是启示录,我愿伏在你的身上承载你的重量,吮吸着胸前无为又昂扬的乳粒。“每夜,梦中的你/梦中是你/与枕俱醒/觉得不是你/另一些人/ 扮演你入我梦中/哪有你,你这样好/哪有你这样你”(木心《哪有你这样你》)。没有你能如你般这样你,因此只有你才能如此你,才能引我发现你是你。即使你不再是你,你在我梦里依然是你,因此你永远是你。这个“你”是情人,是文字,是一切美的人与事,也是追慕的文学乌托邦。

  肉体是一部圣经,文字更甚。木心爱美如痴,爱身体简直要醉了。他的情欲荡漾在诗歌中,隐匿又放纵。他巧妙置换《诗经》的句子,在希腊古风里追慕久远的爱意和友情,将古文改写成散文诗,因为他能从文字的节奏中发现诗意。

  “青春在形体上呈现得很短,在内心却留存得很长”,活得久了,就“诚觉世事尽可原谅”,因为有这么好的东西,还不满足什么呢?木心就是这样,永远青春,永远情欲蒸腾,永远爱一切美,因此小处的琐细,也是扑上香氛的愉悦。阅读他,发现世界还有这些好,就会对世界放下心来。

  □书评人 鹿鸣之什

  【书情】

  这几年,朋友圈里要是没有几个在跑马拉松的人在刷屏,都觉得简直不正常。尤其是刚刚过去的北马,看着跑完全程的小伙伴在晒着自己的成绩,是不是你也有想要一起奔跑的冲动?那么,或许你可以看看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霍尔·希格登是谁?他是芝加哥马拉松官方训练计划制定者,也是跑圈里的“百马王子”,因为他已经参加过超过一百场的马拉松竞赛。

  火星上发现液态水的事情让对太空痴情的人们兴奋不已,似乎某些事在未来存在了更大的可能,可在科幻世界,对火星的探索更是一步步深入。《火星救援》的主人公沃特尼成为了第一批行走在火星上的人,虽然探险的过程充满了艰难,但沃特尼的逗比显然让读者们觉得备受激励,他会修无线电也会种土豆,当然这都是为了在火星上生存下来。

  夏志清还在世的时候有句口头禅——“我真是聪明!”为此,一旁的太太反倒总是难为情,要提醒他,做人终归要谦虚一点。其实夏志清这样的口头禅里,大概也透着点儿率直与可爱,因为他确实是很聪明,不仅聪明,文章也写得好。《感时忧国》是夏志清追忆往昔的散文集,从张爱玲到胡适,从白先勇到陈世骧,故人旧事,属于某个时代的文人群像,确实是亲历者更有发言权。

  “和歌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中前期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和歌为中心,叙述和歌产生的场景、有关和歌的传说。用中国文学来说明的话,就好比是唐代孟棨编撰的《本事诗》。《日本和歌物语集》这本书收录了“和歌物语”的三部代表作,《伊势物语》、《大和物语》和《平中物语》,后两部的部分作品是第一次有中文译本,这本书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龙妹领衔翻译。

  把故宫变成古老的游乐场

  常怡出版的新童话《故宫里的大怪兽》发生在故宫里,书中的故宫里有很多“兽”和动物,在她的笔下,这些动物和“怪兽”都变得丰满起来,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它们有的长得像巨大的狮子,有的则长得有些像龙,有长着翅膀的白马,有脑门上长着尖尖犄角的独角怪兽……每一个都似曾相识又深不可测,有的可以跑得比狮子还快,有的可以化身为英俊少年,还有的怪兽想要环游世界。在这些怪兽的故事中有西式的梦幻,也有中式的传说,还穿插着很多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爱的常识。

  我去过故宫好几次,居然从来不知道故宫里有这么多好玩的怪兽,他们被当做吉祥物一样地摆在各个或耀眼或隐蔽的角落,但几乎所有人都无视地从它们身边走过,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注意到它们的。其实没有孩子会不喜欢怪兽,从怪兽的角度切入,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一个能让孩子们了解历史的好角度。

  常怡笔下的小女孩很“邻家”,会很胆小,但又好奇,像猫。每一个故事都在她的眼睛里变得透明,无杂质。当你觉得故事快要到高潮、马上就可以洒狗血的时候,她总会淡淡地收尾,让故事温馨淡出,意犹未尽。我最喜欢《天马出租车》里那个梦想当出租车的天马,和无心刺伤它的乘客小刺猬,几乎让我笑出了眼泪,让原本温暖的故事多了一点幽默的回甘。

  《怪兽们的聚会》里千年怪兽与智能机器人感人交流,带来了后现代的伤感。《角楼里的凤凰大人》把那些在故宫逝去的动物们重新复活。《龙和它的秘书》让我知道居然有一种怪兽也叫“斗牛”……《故宫里的大怪兽》颠覆了大多数人对怪兽的想象。原来吻兽除了凶残以外还有那么帅气的一面;原来怪兽行什除了暴脾气以外还那么喜欢迪士尼动画片;原来凤凰的最大爱好是看韩剧;原来怪兽斗牛是“小动物保护者”;原来小龙女是“丑女”;原来怪兽角端表面上博学多才实际上丢三落四……

  当书中的小女孩李小雨骑着怪兽天马飞上天空时,我几乎开始羡慕她了——你敢说你小时候没做过这样的一个梦吗?

  □书评人 李芃芃

  文字如茶,记忆是爱

  绿茶与书有不解的缘分。这种缘分不仅对绿茶个人,抑或普通读者,乃至当代书业,都有其意义。作家阿乙称绿茶为“书谍”,我觉得相当传神。

  传神之处更在于,绿茶真像一个情报工作人员,热衷传递信息,却很少动笔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他的上一本书和我的《思想光谱》同在一个系列,差不多五年前的事了。从书名就可看出他的旨趣——《绿茶书情》。好几次见面,都听他略带自责地说没怎么写东西,尤其是有了宝贝儿子小茶包之后。我还记得,去年夏天他很开心地告诉我,终于找到抽空写作的法子。“用这个写”,他对我晃了晃他的手机。没想到今年就能看到他的新书,书名也非常贴切:《在书中小站片刻》。

  其实绿茶写起字来很有味道,颇具茶的意蕴,平和、雅致、隽永。比如在这本新书中,他写书信往来的黄裳先生,写饮酒闲话的李长声先生,情真意切,值得再三品读。就算是写脚步匆匆的机场,熙熙攘攘的观光之地,以及地铁上偷偷读书的故事,也让我读得心有戚戚。我特别喜欢他笔下的牯岭街旧书店,甚至会将自己替换进去,与书店的老人聊天。

  隽永的味道,换个说法,就是记忆的魅力。在我看来,这本书里,记忆是线索,是文眼,也是灵魂。作者与书店结下的情缘,与书人交往的经历,无不透出记忆的光彩。所以他说,记忆是书写的重要来源,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书中好多文字都关乎记忆,“乡愁”、“岁月”、“家族史”,每一个词都像是开启一道道记忆之门的钥匙。

  绿茶特别推崇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尤爱他的《记忆小屋》,那是朱特生前最后一本书。在那本书里,朱特用记忆重构孩童时光,用记忆追寻生命源流,实际上是借助记忆的光芒,映照自身的生命轨迹。而绿茶的写作,单就气质而言,无疑与朱特相契合。

  绿茶说,他取书名的灵感来自诗人茨维塔耶娃的一句诗“在风中小站片刻”,我特意找出原诗来读,结果发现,这首题为《青春》的诗,也是关于爱与记忆的主题。

  要知道,记忆与爱总是密不可分。某种程度上,关爱(或仇恨)是构成记忆的基本要素。当一个人不再记得某个事物,就意味着他不再爱着它。反之亦然。懂得记忆与爱的内在联系,就不难体味绿茶对读者的期许——我们之所以记得什么,是因为我们还爱着什么。对于书,对于阅读,对于书店,以及因为书结下的一切缘分,都是如此。

  □书评人 西闪

  美国新泽西州的肯恩大学有一门关于死亡的课程,这堂课的特别之处在于,授课的诺玛·鲍伊教授会带着学生们去公墓上课,实地考察验尸房,造访州立监狱,拜访临终关怀中心,参观殡仪馆,写生前遗嘱和遗愿清单,直面死亡的真相。这样的课程不仅仅吸引了大量的学生,也吸引到了记者早崎绘里香,她用了四年时间,跟踪观察诺玛的课程和学生们,并将这一过程记录了下来。

  这本600页的大书,有个副标题“世界名作全景导读”,所谓“全景”,就是在视觉上既有整体又有细节特写,在评述上既有人文性的历史考索,也有工具化的读图指南——总之,就是把一件件艺术名字掰开揉碎,让非专业读者可以迅速入门。当然,入门不意味着浅薄,这本囊括2500件作品的“图解”,其实比诸多的艺术史作品要丰富得多。

  好玩的科普问题总是吸引着热爱科学的小青年们,这样的书如今又多了一本。巴泰勒米是法国的科学专栏撰稿人,他收录的各种不正经的科学实验绝对让你可以一边笑着一边长知识。怎样以最快的速度登机?屎壳郎最爱哪种粪便?旁边车道的车真的开得更快吗……这些问题,有的你可能真的留意过,有的现在留意也来得及。

  莎伦·佐金是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与研究生中心社会学教授,在这本书里,她讲述了六个纽约原生街区——布鲁克林、哈莱姆、东村、联合广场、雷德胡克、都市农园的故事,每一个都经历了自身不平坦的复兴。她认为,了解纽约市的转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城市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从食坊酒肆、艺术画廊到旧建筑和街道,这些都是街区的魅力,在时代的进化里,这些产物的变化书写了城市的故事。

  撰文整理/新京报记者 姜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