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教育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1:教育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个性化课外活动有助美本申请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美国本科留学竞争近年来越发激烈,导致美国高校开始通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表现的个性和软实力选拔人才。图/东方IC

  近几年,申请美国本科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竞争也日趋激烈。众所周知,中国学生善于在考试中拿高分,目前美国高校通过分数来甄别学生已变得越来越困难。

  据了解,今年部分美国高校取消了对SAT成绩的要求,而是对学生进行面试,通过详细了解学生的经历来判断他们是不是学校所需要的学生。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学生该怎样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课外活动?学生又存在哪些误区?

  与国内高考“一考定终身”不同,美国高校采用申请制,学生需要提交自己的在校学习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推荐信以及个人陈述等等。大学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看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也非常看重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的个性和软实力。而随着中国申请学生成绩的水涨船高,后者已成为高校考察学生越来越看重的因素。

  常规活动美国高校已“免疫”

  据了解,最初国内学生对课外活动并不太重视,美国高校对国内学生的情况也不是特别了解。

  啄木鸟教育活动规划部主管顾双双记得,2012年成功申请美国本科的那批学生,课外活动方面还比较单一,例如去支教、去孤儿院或养老院做义工等,而参加过一些比较简单的金融类、机器人比赛等经历已算很突出了。

  “我们当时申请的那批学生基本覆盖了美国排名前80位的高校,到了2013年申请季,这些学校对这些活动就有‘免疫力’了,他们也不希望看到一些同样的名字和群体。对于课外活动来讲,两年就是很好的周期了。”

  通过课外活动体现组织能力

  顾双双说,之前学生在课外活动上可能是往“高大上”走,这两年人们则开始追求“小而美”的活动,如少数民族某一方面的独特项目,类似于云南山区留守少数民族女性的小微创业项目等。

  “随着美本申请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中国学生对课外活动也越来越重视。”启德北京美国部资深留学顾问杨芬指出,现在如果想去美国名校,很多时候对于课外活动就不能只是参与,还要组办或创建,这才能体现出学生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与自己兴趣特长结合做活动

  据了解,学生们参加的课外活动大概可分为几类,如学生会、辩论队、学术团队、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区服务、实习等等。面对众多的活动,学生该如何选择和规划才能得到美国名校的认可呢?

  顾双双认为,学生首先要选择与自己相匹配的课外活动,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等有较清晰的认知。“现在都说课外活动要‘个性化’,这种‘个性化’不是简单地和别人不同,而是要和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经历有深层关系。”

  杨芬指出,在选择和规划自己的活动时,学生可以体现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特长。“比如去年我们有一个学生成功被康奈尔大学录取,她就是对人文社科特别感兴趣,关注女权。在美国读高中时,她创建了一个网络平台,邀请一些当地知名政治人物以及国内一些知名人士为女性做代言,还在十几个城市创建了社团,这项活动最后发展到一百多个国家。去年还有一位被芝加哥大学录取的学生对理科特别感兴趣,他就在学校创建了科学模块的社团,后来还把这些模块复制到民工子弟学校,每个星期都会帮助他们做科学实验等。”

  为申请而“作秀”对学生无益

  嘉华世达美国项目本科部咨询副总监陆薇薇也表示,现在很多学生所做的课外活动都是一样的,比如做公益活动很多人都是去偏远地区支教、送东西,让人感觉学生就是为了做而做。建议学生选择课外活动时要契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要有自己的想法。

  几位留学专家都强调,如果学生只是为了申请而参加课外活动,那么“阅人无数”的高校招生官通过面试等方式很容易甄别出来,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其实,课外活动是比较实在的素质教育的拓展。”顾双双指出,除了对申请的作用,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们会变得更有担当、更成熟,这些也是家长们非常看重的,这有利于学生更长远的发展。

  ■ 参与“课外活动”几大误区

  ●一味追求证书和奖项

  证书和奖项能够代表学生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美国高校更看重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和收获。

  ●追求“高大上”

  有些学生认为“高大上”的课外活动才能引起高校招生官的关注。相反,高校可能会觉得一些“高大上”的活动华而不实。

  ●课外活动越多越好

  没有重点,只求量而不求质的课外活动,并不会打动招生官。参与活动突出其中一两个点就好。

  ●一味迎合学校的喜好来安排活动

  虽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宗旨和风格,但学生没必要因此一味迎合,这样学校很容易就会发现。

  ●课外活动突出就行了,分数不重要

  托福或SAT分数不很高,但因特长或课外活动出色而被名校录取只是少数个案。尽管美国高校越来越看重学生软实力,但对分数也不能忽视。

  ■ 案例解析

  在课外活动中获得推荐信

  刘洪(化名)是国内某公立学校国际班的学生,上高一的时候,他就把留学的目标定位在美国的常青藤学校,但没有明确具体要申请什么学校。后来通过对自己以及美国高校的深入了解,他把主要目标初步确定为康奈尔大学。

  在高一到高二的暑假,刘洪就申请了康奈尔大学的国际课程,到美国学习了一个月的时间。他所参与的暑期课程并不是简单英语的学习,而是带有专业课程,学生可以向学校展示其学术能力和沟通能力。刘洪在暑期课程中表现得非常出色,项目结束时还获得了康奈尔大学数学教授的推荐信,这对他的申请是非常有利的。此外,他还在国内当地红十字会做了一年多的义工,只要有时间就会去,表现也很不错。最后他也拿到了当地红十字会会长的推荐信。最终,刘洪成功被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录取。

  【分析】

  ●嘉华世达美国项目本科部咨询副总监陆薇薇

  对申请美国名校来讲,推荐信也是比较关键的,如果能通过参与活动拿到推荐信那是最好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推荐人并不是越高就越好。有些家长会说可以让某大学校长或某个领导写推荐信,其实这个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看推荐人和学生的经历有没有直接关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