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名额分配”实施十年 倒逼优质高中“变脸”(2)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5年6月25日,中考生走出北大附中考场。今年的“名额分配”政策,让几乎每所一般中学学生都有可能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上接D02版)

  ■ 个案

  1

  北京十八中

  混班教学 学生相互督促

  今年,北京十八中对招收的“名额分配”学生采取平行分班的方式,跟统招学生混合在一个班里共同学习。在教学上,老师会关注到这些学生,在知识点的讲解上会注意梯度教学,并且在作业的布置上会在难易程度上有所体现。“比如英语老师上课时会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互相督促,共同前进。”北京十八中教学副校长刘晓鸥说。

  课余时间,老师们还会帮助这些学生在物理、数学、化学等学科进行一些相应的提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报名参加,可以选择基础的提升,也可以选择优质的拓展。学校不会‘一刀切’进行规定。”刘晓鸥认为,学生自主选择是一种基于主观上产生的自觉学习动力,这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我们看到,孩子报班的积极性很高,开设的两个班的报名人数都能达到五十多人。”

  刘晓鸥说,“名额分配”对学校老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要求,学生间的差异作为老师一个教学资源,督促老师研究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群体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吃饱”,这就要求老师在设问环节、难度和重点问题讲解上要关注不同群体。

  2

  民大附中

  高一混班教学 高二分类分层

  今年北京中招新增三类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简称“市级统筹”)招生途径:一是10所优质高中的跨区县招生计划;二是部分优质高中新建或扩建校区或城乡一体化学校的招生计划;三是部分艺术、体育类高校与普通高中联合培养的专业招生计划。统筹计划按类分配到各区县参加名额分配的初中校。

  民大附中今年新学期就招收到四类学生——外省市少数民族学生、北京统招生、“市级统筹”生和“名额分配”学生。民大附中教务处主任王国德说,民大附中今年中招在京一共招生近300人,其中通过“市级统筹”在全市招收了281名学生,通过“名额分配”招收了4名学生。在招收的“市级统筹”学生中,录取分数最低的要比该校统招录取分数线低出70至80分。

  学校目前将这四类学生进行混班平行编班。在此基础上,学校在“国庆”长假过后开设了两个辅导班,其中一个是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差班”,学校将在数学、英语、物理等相对比较难的学科对学生进行额外辅导。“这种辅导主要是利用晚自习等时间进行,确保这部分学生不能掉队。”王国德说。下学期,当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后,学校将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教学。

  王国德表示,之前学校主要招收的是全国各地少数民族的学生,这些学生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学校在教学上其实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源参差不齐的结构,我们是有自信应对这样的变化和调整的。”

  观 点

  对学生加工能力体现好学校实力

  中考成绩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只是微乎其微的一个影响,北京市之所以推行“名额分配”,也是不希望在高中阶段就把孩子们分成三六九等。我们也在思考,学校的品质在哪儿?最关键的一个点还是要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学校办学不能太功利,一定要培养出一批成绩拔尖的学生。如果孩子在入口到出口这个阶段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其实就是学校的成绩。

  ——北京十八中教学副校长刘晓鸥

  如果学校单纯地追求漂亮的高考指标、高考统计数字,实行“名额分配”这些政策确实会对学校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们追求的是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接受好的教育、全面的成长,比他们自己的过去有所提高。这样的结果,我们的教育目标就达到了。

  ——民大附中教务处主任王国德

  ■ 专家说法

  “名额分配”倒逼学校调整教育定位

  对话专家:王海燕,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新京报:北京“名额分配”已试点十年时间,并且名额数量逐年上涨,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王海燕:“名额分配”从政府层面讲,是要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公平和均衡,要能够保障普通初中的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机会。

  从实际运行中,通过“名额分配”这种方式的确对“小升初”择校压力有一定缓解作用。因为有这种机会,一些小学毕业生的家长和孩子心理上相对平和了,不会再像过去有那么强烈的择校欲望。另外,普通初中校的成就感也会慢慢增强。

  新京报:“名额分配”惠及普通校学生的同时,会带给优质高中什么变化?

  王海燕:指标分配到学校,更多是惠及了普通初中校的学生。当然,普通初中校的孩子跟优质校的孩子之间会有一些差异,这种差异肯定会带给优质高中校学生生源的多样化。之前一些优质高中的老师一直教的是选拔上来的尖子生,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不应该来到他们学校。实际上,这恰恰也是需要扭转的一个局面。这个改革带给优质高中的一个挑战是,你需要适应孩子的差异性,考虑在教育上的分层教学。

  新京报:但有些学校担心,有些“名额分配”的学生与正常录取学生的分数相差上百分,这么大的差距是否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教学?

  王海燕:对于普通学校来说,也存在分差很大的学生。这就要求优质高中校要在不同学生发展上做出一些尝试,面对差异的学生,怎么去分层、组合教学。这里所说的分差大指的是学生学业上的差距,但每个孩子肯定有自己的发展走向,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培养成考北大、清华的尖子生。所以,学校教育的定位和调整都要因为这样一个变化进行重新探索。

  新京报:北京“名额分配”的数额逐年增加,未来北京的高中校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

  王海燕:高考也在发生改变,随着招生、考试走向多元化、多路径,也必然会让高中学校的教学模式多元化。过去一说示范高中,大家都知道这些学校的孩子成绩都很高,未来这些示范高中面对孩子多种潜能要做一些开发,会改变人们对传统示范高中的认识。不仅仅是成绩高的孩子在示范高中学习,还会有一些有个性的、有特长的孩子也能在这些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京报:针对“名额分配”政策的发展是否有好的建议?

  王海燕:对于普通初中学校来说,在输送生源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未来发展方向,真正让有潜力的孩子在今后进入示范高中学习时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和对接。对于优质高中来说,针对这样一种多样的生源结构,在课程设置上、师资配备上以及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上,应该早做准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