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除了参与活动,还能参与教学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学生家长打出的横幅,显示了乐于参与学校教学活动以及管理事务的态度。
2014年9月1日,数十名家长志愿者参与小学开学典礼,正好赶上下雨,家长为学生撑起雨伞走廊。

  随着教育转型的推进,近几年,家校互动、亲子活动日益成为学校关注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中小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家校互动”,让家长们走进学校参与到日常管理事务中,通过了解学校,增进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那么,学校如何看待“家校互动”?会怎样合理地安排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又希望得到家长哪些支持和理解?

  家校合作教育才能更好

  10月14日,北京市丰台区扶轮小学举办全员运动会。一早,学校家委会会长高文良和副会长赵连颖来到学校,招呼其他家委会的家长们一起帮忙安排家长席的工作、维持学校秩序和安全。当天,将近100名家长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

  自从2012年加入家委会以来,高文良和家委会的家长们不但在开学典礼、运动会、六一儿童节等一些大型活动上帮助学校进行安保工作外,平时还要监督老师教学、向学校反馈家长的意见、建议等。高文良因为退休在家,来学校的频率比较高,几乎每天要在学校待一两个小时。“比如我每天去接孙子放学的时候,就会在学校门口观察周围安全的问题、环境问题。”高文良说,他只要发现问题就随时找老师去反映。赵连颖平时要上班,每周会抽出一天的时间到学校报到,主要是针对家长和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向学校进行反馈和沟通。

  据北京市丰台区扶轮小学德育主任王霜玉介绍,学校的家校合作从2008年就开始了。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个班大约选出5位家长加入家委会,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有关的事务。“比如每学期至少要开两次家长会,另外,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运动会、开学典礼等活动都会发挥家长的作用。”王霜玉说,之所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事务工作中,一是为了让家长更近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另外,学校也跟周边的社会资源联系起来。

  北京市第171中学德育副校长权继中表示,学校把热爱教育教学、有组织协调能力、号召能力、有时间的家长组织成家长委员会。“这些家长能发挥很大作用,比如说学校的一些活动需要成人志愿者,一些社会资源也来自家长。”现在家委会叫法发生了改变,成为“家长教师协会”,这个协会设有活动章程,家长和老师经常在一起举办一些活动。

  跟扶轮小学不同的是,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的家校合作主要体现在家长参与到教学当中。据该校德育处主任郭增杰介绍,学校的家校合作主要是围绕着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而不是让家长单纯地帮学校干一些日常的事务工作。郭增杰表示,只有把家长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家校协同引导教育的作用。

  从乐意参与的家长做起

  对于“学校是否把教育学生的责任转嫁给家长”的质疑,王霜玉认为,每个家长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理解有些家长工作很忙,再参与学校的活动多少会坚持不下来。”王霜玉说,学校的活动都是家长委员会分拨分批参与的,不会让家长每次都参与。“这么多年下来,大多数家长还是很支持学校的工作。”

  王霜玉认为,从教育的目的来讲,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纽带如果断开的话,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相对难一些,现在通过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近距离地看到学校的教育方式和学校提倡的教育理念,家长就会更容易理解教师和学校的工作,从而在家里更好地配合学校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郭增杰也表示,学校在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前,会给家长发放知情同意书,不会勉强家长参与学校工作。一些家长因为工作不便参与到学校的工作中来,学校是以家长为主的,“我们是以乐意参与学校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情况的家长做起,然后发挥辐射的作用,因为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宣传渠道。”郭增杰表示,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一些本不愿意参与到学校工作的家长,看到其他家长勇于参与学校的活动,对他们无形中也是一个促进作用。

  ■ 家校互动发展

  ●2005年

  北京市教委在门头沟区进行“班级家长教师协会”(家委会)试点工作。

  ●2007年

  在全市推广家委会。由于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北京市各学校也在不断对“家委会”进行创新和完善。

  ●2012年2月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强调,建立家长委员会,促进家校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意见要求,选举出能代表“全体家长意愿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其职能之一是化解家校矛盾。

  ●2012年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北京市将大力推进家校育人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力争每所学校都建“家委会”,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 合作案例

  忙碌职场妈妈学会时间管理

  杨海是清华附小校级家委会的成员之一,作为一个三年级孩子的母亲,她也是一位忙碌的职场人士,工作中常常要带领团队“冲锋陷阵”。身为一个职场妈妈,杨海有着强烈的个人时间管理意识。她将自己的时间分成三段:一段全力以赴献给工作;一段全心投入给孩子;还有一段时间一定会留给自己。

  家长引导至关重要

  作为家长,她很享受全身心与孩子相处的温馨时光。她一直强调,家长对于孩子的引导至关重要。

  写小报、做PPT,乃至与孩子一起创作绘画……这些来自老师布置给家长的作业,杨海如今已习以为常。

  “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一般都会感觉这是一个负担。”她说,因为孩子年纪越小,家长承担得就越多,开始时家长必须带着做,甚至90%以上都是家长在做,而孩子基本就是观看。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会逐渐从旁观走向参与。杨海说,家长要鼓励孩子克服不愿动手或不敢动手的情况,给孩子布置任务,参与制作。同时,为了让孩子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家长可以适当完善作品。

  亲子活动需要积累

  杨海举例说,每到秋天,学校就会要求学生和家长利用秋天的落叶拼贴成画。最初制作的叶子画,基本都是杨海的创意,比如利用叶子拼贴动物图案等。到了二年级,孩子开始主动要求自己制作。一次,孩子用树叶粘贴了一幅小孩吹葫芦丝的场景,因为当时学校正在教学生吹葫芦丝。这幅叶子画生动有趣,出乎杨海的意料。之后,杨海把它塑封起来,作为孩子个人创意予以保存。

  杨海认为,亲子互动的活动或作业,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显现出成果。同时,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保护并鼓励孩子的创意。在孩子能力达不到时,家长要多帮忙,但仍然要鼓励孩子多思考、多出主意。

  类似PPT制作,杨海承认现在也是自己在做,但孩子要提出主意,诸如做什么、分几部分、希望怎么表现等等。她说,自己也是在后来读研究生期间才开始学习制作PPT,并用PPT演讲。这段经历让她受益匪浅。因此,作为母亲,她也认可学校用这种方式鼓励孩子上台演讲,锻炼公开表达的能力和胆量。从这个角度说,孩子如果有需要,她愿意帮忙。

  班级活动并非来者不拒

  当然,学校或班级布置的活动,杨海也并非全部来者不拒,她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参加。班级家委会在其中发挥很大作用。“对于学校或班级活动,班级家委会可以保证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但并不是说每件事每个人都必须参与。”杨海说,班级家委会的组织给了家长一个选择的余地,家长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兴趣,有选择地参与活动。

  杨海还同时担任着学校家委会方面的工作,需要抽出时间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有关活动。作为学校家委会成员,杨海会把为家委会工作的时间,放在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中来统筹安排,比如利用午休时间来联络、招募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杨海说,自己不是圣人,也会有抓狂和烦躁的时候,但她会尽可能做到平衡。而来自于学校、家长,特别是自己孩子以及孩子班级同学的认可,给予了她莫大的鼓励。自己为学校和班级所做的奉献,也让她成为孩子的榜样。

  D02-D0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杜丁 王佳琳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