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家居周刊·红木文化溯源·流派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家居周刊·红木文化溯源·流派

广作家具的前生今世

诞生于“西风东渐”的风潮下,广作家具一出世就具备了创新多变的特质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广作家具使用雕刻和镶嵌艺术手法,不加漆饰,让木材本质裸露在外,是其独有的特点。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冯静
洛可可风格家具的架构运用在广作家具上,更显柔美。
广作家具在雕刻、打磨工艺上,要求特别高。
红木家具的打磨工具——蜈蚣刨。
红木家具的雕刻工具。

  兴于清朝、流传于近代、影响了“京作”特色的广作家具,可以说是和当代红木家具关系最为密切的一支流派。从诞生的年代起,在“西风东渐”的风潮下,广作家具以创新、多变的优势,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流派的特点在审美趋势日益多元的今天,并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有人戏称,广作家具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即在吸收多元文化的过程中,其他家具流派甚至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都可以被广作吸收采用,这种开放、包容、融合的特性,在材质、工艺以及设计上不断推陈出新,让广作如今成为红木家具市场上最为活跃的力量。

  【材料】

  “红木”发源地 新材料最前沿

  提及“红木”二字的由来,不得不提到当代“广作”对如今红木家具市场的贡献。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家具一般以木质称谓来命名家具,例如榉木家具、花梨家具、紫檀家具等等。据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邓雪松介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外贸部门开始进口酸枝木,成了多个家私制作工厂,制作酸枝木家具出口创汇,并且用“酸枝家私”作为出口商品名称。因为酸枝木颜色发红,在民间当时也有将酸枝木称为老红木的习惯。

  据广州文史馆的记录,上世纪60年代,受当时政治热潮的影响以及民间将酸枝木称为老红木的客观情况,主管家具进出口的外贸部门正式将“酸枝家私”改为“红木家私”,这个名称也正好与杂木家具的“白木家私”相对应。在这个时候,红木家具的称呼仍然是对应酸枝木家具这种材质,而不是一个泛称。

  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尤其是在广东地区,民营家具制作企业先后出现,受到利益诱惑,开始有人将坤甸木、菠萝格木,甚至桉树杂木,做成红色,一律以“红木家具”名称出售。这种以色彩来命名材质的方式,给当时的市场带来了材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乱象。正基于此,国家标准《红木》、行业标准《中国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等标准应运而生,界定五属八类三十三种木材属于红木范畴,“红木家具”由此成为一个泛称。其中,美联家私等多家广东企业作为起草单位参与制定,并且,有关红木家具的材质标准也率先被广东诸多企业倡导开来。据美联家私副董事长张文海介绍:“从当时的行业情况来说,新国标的出台无疑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规范化,出台之后,也需要行业领先企业带头去执行。当时美联严格遵循国家标准选择、标注家具用材,并且在销售过程中引导消费者认知和了解。可以说,由于广东地区红木企业发展最早、整个产地规模也最先发展起来,对于标准有着很强的认可度,也逐渐影响了全国消费者对材料的认可。”

  【看今朝】

  广东成特色材料加工基地

  至今,广东省作为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最大的产业生产基地,也是红木材料、红木家具半成品、红木家具批发及零售的集散地。通常,红木材料进口地区也擅长加工红木,而广东省的红木进口总量在各省市中位列首位,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的红木材料进口以及加工基地。例如深圳观澜镇,红木原材料经营户一般通过香港进关,市场上以较为高档的红木材料为主;中山大涌当地企业多生产现代实用和古典结合的款式,用材除了红酸枝、花梨木等,来自非洲以及南美洲的珍贵硬木例如黑檀、红檀也比较常见;在江门以及台山等地,仿古家具为主,多使用红酸枝和花梨木,成为地方特色。

  【工艺】

  装饰工艺影响深远

  广作家具的工艺特色主要体现在装饰工艺上。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介绍:“广作用料粗大充裕,讲求木性一致,大多用一种木料制成,装饰花纹雕刻深峻,刀法圆熟。广式家具的装饰题材和纹饰,也受西方文化艺术影响。”据考证,在北京兴建的圆明园,其中就有不少建筑从形式到室内装修,无一不是西洋风格。为装饰这些殿堂,清廷每年除从广州定做、采办大批家具外,还从广州挑选优秀工匠到皇宫,为皇家制作与这些建筑风格相协调的中西结合式家具,以中国传统工艺制成家具后,再用雕刻、镶嵌等工艺手法装饰西洋花纹。这种西式花纹,通常是一种形似牡丹的花纹,即我们现在常见的“西番莲”。此外,家具上也多出现雕刻和镶嵌的艺术手法。此外,不加漆饰,让木材本质裸露在外,让人一看便有实实在在、一目了然之感,也是广作家具独有的特点。正因如此,广作家具在雕刻、打磨工艺上,要求特别之高。即使在如今的红木家具生产工厂中,打磨工序仍然单独由人工完成,保证家具的质感。

  在一定程度上,广作的工艺特色也影响了京作流派的艺术特点。早期的京作家具由造办处制作,当时造办处集合了从广州、苏州等地征调的工匠,广作家具的造型艺术被保留下来,这些家具至今在圆明园等场所有所保藏。

  【看今朝】

  让红木走上“大生产”时代

  受现代木工机械与刀具发展的影响,现在的红木加工企业也已经引进了一部分加工机械。即使是雕刻工艺,也可以通过雕刻机完成。机械的使用在不影响家具原有韵味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整体生产的失误,让高效、精确生产成为可能。现代科技的运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降低了生产成本,针对大众而言,红木家具的价格也变得亲民。

  以广东大涌为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木材干燥技术发展速度加快,红木家具生产中蒸汽窑干燥技术应用加快,微波、真空干燥技术也已开始应用,以现代干燥技术,带动了企业竞争实力。如今,中山大涌的企业大部分采取“全国加盟”的形式,高效的生产工艺,让品牌布局全国市场成为可能。

  【设计】

  新式生活下的新需要

  在清朝末期,作为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广作家具在家具品种上也有诸多创新。这来自“西风东渐”的影响,也来自当时生活方式的变化。

  例如,受到洛可可风潮启发,洛可可家具的架构也被运用在广作家具上,拱形的连脚枨、S形和X形的桌椅腿脚与中国古典家具的“上半身”糅合在一起,把原本传统家具中需要更多“直”的线条改成曲线,家具的气质更显奇巧和柔美,使用起来也更加舒适;在装饰方面,广作家具的镶嵌物出现了大理石、玻璃油画这些“新材料”。其中,大理石的镶嵌除了表达炫彩绮丽的审美情趣外,也适合用于炎热难耐的夏天,起到避暑的效果,这种开放又追求实用的设计方式,让广作家具走入寻常百姓家庭。

  除了其他艺术风格带来的改变,当时生活方式的变化也让广作有了新型家具种类。例如梳妆台、写字台等家具形制,作为舶来品,成为当时达官贵族的新宠;还有床头柜、大衣柜、多宝柜等,将单一的柜、台、架等多形式家具结合起来,将多种功能集合于单件家具上。此外,小件的、偏重于装饰的家具也流行开来,例如灯座等,也与当时出现新科技、新材料有关。

  【看今朝】

  当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上世纪90年代,红木家具发展的初期,仍然沿用了传统广作家具的多种样式,也影响了当时实木家具的结构设计。例如风靡一个时代的“联邦椅”,在当时的红木家具上也可以看到一些痕迹。这也表明,当时的红木家具设计从时代需要出发,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变化。如今,“新古典”、“新中式”等设计风潮渐起,也是将古典装饰元素与当代生活习惯结合起来,寻找当代生活与传统文化和谐共鸣的载体。在广东尤其是深圳,这种设计的突破尤为明显,成为红木家具设计的尖端潮流之地。

  “广作”是一种中西文化融合碰撞、嫁接搭配的产物,它针对的是滚滚红尘中的商贾大众,广作家具风格和岭南画派的艺术特征是一体的,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家具文化如果想成为一支流派,称为“作”,必定要经过历史的锤炼,形成完整文化体系和艺术风格。如今的新“广作”想要达到巅峰高度,也必须在设计中抓住时代的需求并与之融合,做出流传于世的好家具。

  ■ 产地分析

  台山 重视传统工艺

  台山市红木产业集中在大江镇,这里是传统家具生产的核心基地。全镇总面积6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多人,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8万多人,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大江古典家具行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多数企业从收购旧家具加工翻新,到用黄花梨、紫檀、酸枝等较为珍贵的红木木材制造仿古家具。根据大江镇政府资料显示,目前大江镇生产古典家具企业达80多家,从业人员一万多人。

  大江镇的古典家具在全国颇有名气,与大涌红木一条街上大门面展厅不同,大江的产业模式多为小规模的作坊式生产,这种生产模式使当地从业人员积累了加工的知识和经验,尤为重视产品的生产工艺。当地知名企业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事收购旧家具业务,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家具开始走俏,红木家具成为消费的热点,当地一些原有的红木家具商开始扩大规模,一些木材加工商开始转行从事红木家具的生产,目前业内知名品牌有伍氏兴隆等。

  大涌 突破技术 “攻占”全国市场

  根据公开信息,大涌镇地处中山市西南部,总面积4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多人,其中,旅居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是著名的侨乡和历史文化之乡,有着“中国红木产业之都”、“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等称号。

  大涌的红木产业兴旺于上世纪80年代,虽然大涌镇并不是红木原材料基地,却成为全国最大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年产值超过10亿元。大涌作为红木产业基地迅速崛起,主要来自于当地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探索和突破。据中山太兴家具董事长李兴畅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红木家具的干燥问题困扰很多生产厂家。“由于湿度不同,当地生产的红木家具运到北方容易开裂。当时大涌镇政府成立了创新中心,开发了一套全电脑控制的木材烘干系统。这项技术使大涌红木的质量大为提升,家具卖向全国各地,很多企业建立了全国的销售网络。”除了木材干燥,在产品的环保上漆、高科技检测、网络化销售等方面,大涌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链和配套,保证了规模化发展。

  深圳 产销两旺的集聚地

  近年来,“深作”作为深圳红木产业基地的一张名牌开始崛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聚集了红木生产企业上百家,红木产值近百亿元。在深圳,美联、深发等大牌红木企业云集,也汇集了一流的能工巧匠云集深圳,拥有大量专业的红木产业从业人员。深圳作为“设计之都”,在红木产品的创新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新中式之潮的灵感便来源古典家具,给红木家具的创新提供试验场。

  除了红木家具,深圳也是著名的名贵红木原材料交易基地,广西、浙江、福建等全国各地大多数企业都是从深圳观澜采购红木原材料,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红木木材年交易额达300亿元人民币。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冯静

  红木文化溯源之旅项目报道组:

  出品人/监制:张学冬 项目总监、组长:孙志华 内容总策划:安峰 采编:冯静、付娟 新媒体传播:裴旋

  外联主任:陈文菊 专家顾问:海岩、张德祥、陈宝光、周京南、杨波、邓雪松、曾永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