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封面报道

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发表重要演讲;称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中国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

期待英国做中国在西方最强支持者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当地时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1年前,我曾经访问过英国……再次来到英国,看到耸立的大本钟,看到潋滟的泰晤士河,我有一种‘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感觉。”当地时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强调要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共同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当习近平提到曼联、阿森纳、唐顿庄园时,赢得满堂掌声。

  伦敦市金融城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21日晚,伦敦金融城市长叶雅伦在金融城市政厅为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和晚宴,安德鲁王子及700多名英国各界人士、外国驻英使节参加了宴会。综合新华社

  ■ 演讲摘录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各国虽然历史、文化、制度各异,但都应该彼此和谐相处,摒弃一切傲慢和偏见。当今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主旋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仍很严峻。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中国社会主义不是教科书里的教条

  中国人民走的是历史选择的道路。改革开放37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近10%,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这充分说明,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中国社会主义不是教科书里的教条,不是刻板僵化的戒律,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生命体。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发展中不断变革,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能动摇

  中国人民想的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理由都不能动摇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

  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的发展不会牺牲别国利益,只会增进共同利益。我期待英方继续在对华各领域合作中做引领潮流、开放包容的典范,成为西方同中国合作的领跑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在西方世界的最强支持者”。

  坚持开放包容心态合作共赢理念

  我们要坚持长远和战略眼光,持续充实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增进战略沟通和政治互信。

  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快各自发展战略对接,深化经贸、投资、金融、基建等各领域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共促东西方文明对话,共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促进世界文明多样化。

  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把中英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以中英合作良好势头助力中欧合作。

  我们要坚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相互借鉴治国理政经验,助力彼此改革进程,在国际合作中敢为人先,引领世界发展和改革潮流。

  曾在陕北苦寻莎士比亚经典作品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的一个小村子当农民。那个年代,我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读了《哈姆雷特》等剧本,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牡丹亭》等戏剧享誉世界。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都是1616年逝世的,明年是他们逝世400周年。中英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 亮点

  演讲中提到哪些名人

  汤显祖、莎士比亚、拜伦、雪莱、萧伯纳、培根、克伦威尔、丘吉尔、托马斯·莫尔、约翰·洛克、亚当·斯密、达尔文、阿诺德·汤因比、李约瑟、马克思、恩格斯、华兹华斯、简·奥斯汀、狄更斯、贝克汉姆

  演讲中提到哪些作品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双城记》、《雾都孤儿》、《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猫》、007系列电影、《哈利·波特》、《神探夏洛克》、《唐顿庄园》、《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演讲中引用哪些名句

  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身后。——培根

  只有中国人最了解自己……只有他们自己慢慢摸索出的解决办法才是长久之计。——罗素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清代思想家魏源

  ■ 解读

  “演讲回击了唱衰中国的论调”

  释放发展文创产业信号

  演讲中,习近平提到了英国一系列重要人物和文学作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英国问题专家冯仲平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之所以在演讲中提及文学作品,一方面表明中国人民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和视野,对英国的古典及当代文化都有了解和兴趣;另一方面,提及这些文创作品,尤其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唐顿庄园》等,说明了中国对英国的文创产业有浓厚兴趣,释放了希望在文创产业方面与英国加强合作的信号。

  增强全球对中国道路信心

  习近平还谈到,伦敦金融城“在一平方英里的土地上,管理着全球4万多亿的资产”;提到“中国人民走的是历史选择的道路”,从历史源头上阐明了中国走的社会主义是历史的、人民的、创新的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表示,这场演讲可以说是习近平访英行程中最重要的一场演讲,他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向世界解释和阐明中国道路的含义和来由,并增强全球对中国道路的信心。“现在出现了某些‘唱衰’中国的声音,习主席的演讲很好地回击了唱衰的论调。中英之间的相互投资,其实包含着对对方的经济发展、社会道路的预期,就像是买股票,只有看好它才会投资。”

  习近平还提到“中国人民想的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王义桅表示,这一段相关论述意在打消英国等国家对中国投资海外的疑虑,让世界知道中国的发展和投资不会威胁英国和世界的发展。

  对中英关系定位是“最为积极的”

  习近平还提到他对中英关系的定位和想法,期待英国成为“中国在西方世界的最强支持者”,他提到中英关系将迎来“黄金时代”,开创“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王义桅说,习近平对中英关系的这一定位,可以说是在所有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定位中最为积极的。面向21世纪,说明中方对中英关系的期许是长远的,是建立在改变21世纪、让本世纪变得更加美好的基础上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则是说中国与英国期待着能够在经济发展、文化创意、气候变化等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发挥更深入更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新京报记者 张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