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新食品周刊·食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5:新食品周刊·食界

解码食品业“出海”:品牌输出落后于资本输出(2)

国内食品行业成本上升压力大,促使海外开拓新市场;专家称资本输出速度快于食品品牌输出,国产品牌真正“走出去”尚待时日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2015年9月23日,伊利集团在美国西雅图宣布启动中美食品智慧谷项目,将集聚整合美国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在营养健康、产品研发、食品安全、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立体式合作。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上接B14版)

  特征

  向外投资“走出去再回来”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资本快速输出时,诸多企业还是把目光盯着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伊利集团表示,中国食品行业和其他行业“走出去”不同,呈现了“走出去、再回来”的特征,即到全球寻找合作资源,更多是为了回流到国内,以便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这个特征是基于中国庞大、不断上升的消费需求的。”

  “以乳业为例,中国人均饮奶量不断上升,但也只有美国的1/10。乳业在美国发展成熟,但市场也日趋饱和,而中国则表现为市场巨大,消费需求旺盛。中国乳企 走出去 是为了寻求技术、资源和人才等合作,然后用更好的产品来服务中国消费者。”伊利集团表示。

  许多境外资本、食品巨头与中方企业合作也是瞄准了中国市场。面对新希望集团的收购,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ilcoy畜牧业公司(KPC)首席执行官Dean Goode曾表示,新希望及战略合作伙伴的加入会为KPC提供强力的产业支持。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王航曾向媒体表示,并购后KPC对中国牛肉出口增长很快,毛利润同比也有很大提升。新希望会帮助KPC更好地均衡化销售,促进产品的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

  国外食品巨头第一次与中方企业合作,显得十分谨慎。2014年7月,复星国际有限公司通过旗下基金,获得西班牙著名火腿及酒类制造商Osborne集团20%股份,这是Osborne创立240年来首次引入海外投资。Osborne集团主席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希望找到符合要求的战略联盟伙伴,从而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推动力,而不是简单地寻求资本注入。

  困难

  品牌输出不如资本输出快

  尽管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国际上看到中国资本的身影,但中国食品企业尚未输出类似可口可乐、恒天然这样的全球品牌,品牌输出明显慢于资本输出速度。

  今年6月8日,光明乳业抛出募集90亿元的定增方案及巨额收购计划,收购控股股东光明集团旗下拥有的Bright Food Singapore的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以色列乳业巨头特鲁瓦76.7%的股权。特鲁瓦是以色列最大的乳品制造商,广泛涉足中东、欧洲和美国市场。

  外界猜测光明将借助特鲁瓦的营销渠道输出光明品牌,但光明乳业公共事务部总监贲敏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光明乳业正考虑用全球资源做全球市场,但眼下收购特鲁瓦更看中的是技术和产品,希望借助特鲁瓦开发中国奶酪市场。

  立志要比肩可口可乐的加多宝集团正在国际市场搭建销售渠道,不过也面临诸多考验。加多宝集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其凉茶已销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锁超市、餐饮渠道是加多宝进军国际市场的主要切入点。由于地缘相近,东南亚地区是加多宝“走出国门”的第一站,加多宝正整合东南亚邻国的资源。

  在加多宝看来,凉茶乃至整个饮料行业走向海外面临两个主要困难:“一是要面临国际品牌长期形成的近乎垄断的市场格局,国外消费者对国内饮料品牌的认知还较有限,需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二是凉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文化的认同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动机

  向海外寻求优质优价产品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分析,食品企业加速海外投资布局背后有多个推动因素:首先,受土地、水资源等自然生产资源的制约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食品企业赴海外市场寻求资源、节省成本;其次,国内食品企业的生产加工技术与国际发达水平存在差距,为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出去;再者,人民币升值、投资政策宽松等也是背后的推动因素。

  而中澳自贸协定签订后在政策上带来的影响更为明显。2014年,光明乳业与澳洲PACTUM乳业集团签订产品代加工协议;2015年7月,新希望乳业与Moxey家族、Perich集团及澳大利亚自由食品集团,合资成立“澳大利亚鲜奶控股有限公司”;2015年9月,合生元宣布77亿港元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巨头Swisse Wellness集团83%股权。

  伊利集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其全球战略叫“全球织网”,包括资源、技术、市场三方面的布局。伊利在三大洲布局奶源、加工市场,将改变世界乳业格局,对于长期依靠进口奶源的中国乳业来说,意味着掌握更多话语权、定价权。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更对外直言,我国没有那么多土地,没那么多没受到污染的海面,肉食品价格比国际高出很多,但人们对牛、羊、三文鱼等高端动物蛋白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新希望开始走出去,利用当地资源,获得在全球市场上的优势。

  刘永好反映的“价格高”不仅体现在肉食品领域,也体现在乳业。一家在大洋洲布局奶源市场的乳企负责人说,其在国外生产一罐奶粉运回国内,即使算上关税,成本也要比在国内生产少很多。

  在今年第二届中荷乳品产业链安全研讨会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曾指出,“我们的奶价全球最贵”,加工成本、员工工资、管理费、检验费等也都居高不下。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成本主要与机械化程度有关。从伊利财报可看到,收购国外企业后,伊利减少了30%的成本。另外技术上去了,工人实现规范化操作,就会节约很多成本。优质优价是中国乳企频繁“走出去”的最主要因素。

  未来趋势

  风险犹在 投资热情不减

  中国食品企业快速“出海”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一定的投资风险。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认为,国内外投资政策法规变动、全球经济复苏情况、瘟疫、汇率波动等都会影响食品企业的投资收益。

  光明乳业是国内第一家实现海外并购并海外上市的乳品公司,早在2010年以4.21亿元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51%的股份。2011年,新莱特净利润2506万元,但到了2014年,受新西兰乳制品原料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净利润亏损了84万元。

  加多宝集团相关负责人此前谈到海外市场布局时也表示,国外法律、市场环境并不像国内这么简单,需要进行法律谈判和商业对接,“能找到经销商就已经很不错了”。

  然而这些风险并没有让中国食品企业放缓“走出去”的脚步。近日坊间就在传言,包括新希望在内的中国企业正计划收购澳大利亚最大、最古老的奶牛场范迪门地公司。

  对此,新希望集团办公室品牌公关中心负责人丁晨轩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不方便评论,但在未来,新希望会更多关注和参与到全球高端动物蛋白资源的整合中去。“在全球布局高端动物蛋白产业,新希望是有优势的,我们有全国乃至全球的销售网络体系。在欧洲、美洲、亚太地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并购。”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不久前也向媒体明确表示,双汇的全球扩张战略保持不变,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双汇在全球猪肉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我们将从现有业务的不断发展中取得增长,并继续寻找策略收购的机会。”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预测,中国食品领域的海外投资并购在未来三五年内还会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中速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再加上国内食品行业增速放缓、竞争日趋激烈、成本上升压力大,食品企业亟须开拓新的市场和生产基地。另外,从食品企业自身发展来看,随着食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企业“走出去”的诉求更加强烈,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是实现国际化目标的必经之路。

  国外法律、市场环境并不像国内这么简单,需要进行法律谈判和商业对接。

  ——加多宝集团相关负责人

  我们将从现有业务的不断发展中取得增长,并继续寻找策略收购的机会。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

  优质优价是中国乳企频繁“走出去”的最主要因素。

  ——乳业专家宋亮

  B14-B15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郭铁 实习生李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