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4:健康周刊·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4:健康周刊·关注

血管也能3D打印了!

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问世,人体器官再造成为可能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技术创新体系
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铿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国首个A级医学影像数据云中心即将在成都建成。

  10月25日,四川成都,蓝光发展旗下全资子公司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问世,人体器官再造成为可能。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所言,“3D生物打印的定制性对于个性化治疗是个福音”。记者了解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隶属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用生物墨汁打印出“血管”

  眼前这台老古董似的“大个子”黑色打印机,却拥有小巧的精准配合的双喷头,可在特制的空间旋转杆上,用生物墨汁打印生命的基础——血管。

  首先是内皮细胞,然后是平滑肌细胞,最后是成纤维细胞,每一层,用到的生物墨汁并不一样,富含不同的营养成分,通过打印杆上一层特殊的冷凝材料不断渗透、滋养每个细胞层的打印过程……在0-4摄氏度的环境下,3D生物打印血管初具雏形;当周边环境逐步提升到常温,冷凝材料从已塑型的打印血管内剥脱;打印血管也将置于营养液环境中,慢慢拥有活性,直到可以与其他器官、组织“自然结合”……不同于已上市的其他3D生物打印机,3D生物血管打印机可以打印出血管独有的中空结构、多层不同种类细胞,这是世界首创。

  “生物砖”技术雕塑独有中空结构的血管

  3D生物血管打印的核心技术是生物砖(Biosynsphere)。这是一种新型的、精准的、具有仿生功能的干细胞培养体系。它利用含种子细胞(干细胞、已分化细胞等)、生长因子和营养成分的“生物墨汁”,结合其他材料层层“打印”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再经培育处理,形成有生理功能的组织结构。

  没错!就是“活性”。与使用钛合金、生物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原材料塑造假牙、假肢、汽车、房屋的工业3D打印截然不同,“3D生物打印是打印出含有细胞成分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品。”蓝光英诺董事长任东川说。

  构建任何器官的基本元素,是给器官输送养分的血管。依托云平台的数据模型支撑,以蓝光英诺“生物砖”技术为核心的3D生物打印机成功实现了血管再生。“这是构建一切人造生物活性器官的基础”,美国毒理科学院院士、国际再生医学研究应用与规范联盟主席、蓝光英诺首席科学家康裕建教授介绍,这项技术的成熟,使得器官再造成为可能。

  3D生物打印将助推个性化治疗

  “3D生物打印的定制性对于个性化治疗是个福音。”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教授在发布会上如是说。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也认为,“3D打印是解决健康产业个性化需求和规模化制造这对矛盾的方案之一。”

  中信建投研究员苏雪晶预测,在个性化需求强烈的生物医学领域,3D生物打印将面临上千亿美元的应用市场,包括基础研究(3D细胞培养、胚胎学研究、细胞疾病模型)、临床应用(细胞治疗、诱导组织再生、诱导血管再生)和产业化应用(用药预测、损伤修复、再生医学、修复、替代病变组织和器官)。

  期间,量子基金创始人、世界著名投资家罗杰斯亦专程飞赴成都调研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项目,在国内外投资圈引发强烈关注。

  “医疗影像云”带3D生物打印“落地”

  蓝光英诺将3D生物打印的前期应用市场锁定“医疗影像云”。

  在以3D影像系统为基础的医疗影像云平台上,患者可以将自己的二维影像数据上传至平台,转化为三维影像,直观表现病灶,便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降低医患沟通难度;同时,患者可在平台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生,进行相关诊断咨询。而医生登录平台,可以随时查阅患者的既往病历,3D看片,还能启用术前模拟,手术导航等功能,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蓝光英诺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医疗影像云平台的运用方面已有成功经验。2014年11月,华西医院血管外科袁丁博士与四川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利用蓝光英诺3D影像系统完成外围手术期评估,成功为一例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老年患者实施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铿介绍,中国首个A级医学影像数据云中心即将在成都建成。“这个中心的建成,不仅为3D生物打印提供可行的数字模型支撑,还将为精准医疗提供解决未来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工具。”

  ■ 名词解释

  生物砖

  用于复制胚胎发育时期的各种微环境,使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得到精确的定向分化控制,让器官打印成为可能,是器官再造的“钥匙”。

  ■ 行业动态

  成都建3D生物打印全球创新中心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在四川成都高新西区西芯大道和迪康大道交汇处,“3D生物打印全球创新中心”的招牌已经竖起,全球首个3D生物打印创新产业园区——“蓝光·光谷”主体大楼已封顶,目前正在实施内部装修、实验室改造及实验设备采购,预计明年8月投入使用。

  蓝光发展公告称,已投入2.15亿元用于3D生物打印技术研发和科研团队建设。专注研发3D生物打印技术的蓝光英诺还建立合伙人机制,由蓝光英诺核心人员对公司进行增资,增资总金额为1615万元。

  “不仅是创业模式的革新,从技术层面看,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模式的典型代表。”杨铿说,从3D生物打印的应用市场看,能提高诊断正确率和手术成功率的3D看片系统,基于大数据的健康云平台和智慧医疗系统,都需要广泛使用互联网技术。

  杨铿理解的“互联网+”,更在于“+”的拓展,即和其他行业、技术、结构的结合、嫁接。未来,蓝光英诺计划在世界范围内投资、收购、引进和3D生物打印、生物医药、再生医学等相关的人才、技术或实验室。任东川说,那些渴望创新性思维的医学机构和专家,将是蓝光英诺首选的合作目标。

  【合作】

  将与英国邓迪大学开展深度合作

  出于这种“英诺+”的理念,蓝光英诺同期宣布与英国邓迪大学在3D生物打印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还计划在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杨铿表示,蓝光英诺希望借助其独创的医疗影像云平台、生物墨汁、生物打印机和打印后处理系统四大核心技术体系,建立3D生物打印创新链,和世界范围内各大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共同拓展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由此产生满足个性化健康需求的产业链,推动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