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家居周刊·红木文化溯源·流派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家居周刊·红木文化溯源·流派

京作 博采众长的皇家记忆

吸收了广作用料充裕、苏作做工精良的特点,带有浓郁的“皇家口味”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京作家具的雕刻讲究龙腾凤舞、物静人动。
工人在打磨红木家具。
很多家具以威严表象为美,以外观艺术追求为先。
雕刻装饰层次分明、逼真立体。
在红木家具工厂,工人现场进行打榫。

  如果以地域之分来区别古典家具流派,京作家具的出现年代虽然晚于“广作”、“苏作”,但其最大的特点是吸收了广作用料充裕、苏作做工精良的特点以及多种工艺于一身,并且经过皇室贵族的使用习惯的选择,更具奢华威严的帝王之气。京作古典家具的出现,是当时木作工艺发展成熟的结果,也成为研究清代技艺水平、生活习惯的可靠参考物。在如今市场上,京作家具已经成为北京市场上一支重要产品类别。诸多北京企业在传承的基础上继承优秀传统技艺,并将“京作文化”与现代人生活联系起来,生产出不少当代京作代表作品。

  盛世之下的宫廷之作

  明朝张瀚曾经著有《松窗梦语》,曾在章节《百工记》中这样描写明代北京的器物:“自古帝王都会,易于奢靡……余尝数游燕中,睹百货充溢,宝藏丰盈,服饰鲜华,器用精巧,宫室壮丽。此皆百工所呈能而献技,巨室所罗致而取盈。”其实,无论哪朝哪代,帝王之都往往拥有最奇巧繁华之物,作为“精巧器用”代表的家具,其精华也往往汇于帝都。传承至今的“京作”家具,就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

  在明代以及前清,苏州地区一直是家具生产中心,入清之后,广州逐渐成为主要产地之一。宫廷皇室所用家具,往往从各地招募技艺高超的工匠制作,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京作家具,一般以清宫造办处所制家具为主。造办处中设有单独的木作,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考证,由于当时广州工匠技艺高超,又在木作中单设一“广木作”,全部由广州工匠充任,所制家具带有浓厚的广式风格;此外,在造办处也有江南地区招募的优秀工匠,其做工又趋向苏式。“京作”沿袭了两大流派的特长之处,再因为是皇室、贵族生活起居的特殊要求而制作,追求体态豪华,呈现出凝重宽大、雍容华贵、气象威严的特征。

  在清代初期,清代家具基本上沿袭了明代家具的风格,而到了雍正、乾隆时期,由于国力昌盛,经济及手工业的发展,再加之统治阶层好大喜功的心理,清代家具呈现出“精雕细嵌、雕繁刻复”的风格。能工巧匠们利用来自海外的珍贵木材,融汇多种工艺技艺,制作出了大量艺术效果瑰丽的家具产品;另一方面,随着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被传教士传入宫廷,宫廷建筑、器物用品都兴起了“西洋热”。当时建造的圆明园中,西洋建筑进入皇家园林,与之风格相协调的家具应运而生;洛可可风潮对当时家具等艺术品的影响,也让京作家具独具特色。在吸取多种流派的优势、参考宫廷使用习惯帝王改造意见以及对“西洋之风”引用借鉴的背景下,“京作”家具应运而生。

  皇帝参与设计的宫廷家具

  京作家具的起源主要来自于宫廷造办处,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经过皇帝“亲力亲为”的设计。在胡德生所著的《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宫廷家具大观》一书中曾经表示,在造办处档案中,经常有皇帝看过家具图纸提出修改意见,制成小样后再向皇帝呈览的记载。据考证,《造办处活计档》记载:“雍正三年七月十六日员外郎海望传旨:着做抽长花梨木床二张,各高一尺,长六尺宽四尺五寸,中心安抽屉。用铜做床刷子,高九寸。钦此。……于十九日做得抽长床小木样一件。员外郎海望呈览。奉旨:腿子上做顶头螺蛳。钦此。……员外郎海望画得花梨书格样四张呈览。奉旨:尔照此六个抽屉的画样做花梨木书格四个,其余三张每样做一个,共做七个。钦此。”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皇帝对家具尺寸、用材、纹样、形制都详细指导,这出于皇帝自身的喜好偏爱,无形中对家具有着最终影响。在《造办处活计档》,也有着雍正、乾隆等多位皇帝对家具、景泰蓝、雕刻等多种工艺的指导意见,可见当时的宫廷艺术技艺最终风格受“皇家口味”影响巨大,这也成为区别于广作、苏作的重要人文因素。

  相比广作和苏作,当时的京作家具有自己的特点:较广作家具用料小,与纯粹的苏式家具相比,清宫造办处制作的家具较江南地区用料要大,而且没有使用其他木材拼凑的现象;在用材上,紫檀和红酸枝成为宫廷家具的主要用材,兴于明代和前清的黄花梨反而用得相对少了;除此之外,京作家具在纹饰内容、雕刻工艺、镶嵌工艺等方面与明式家具相比更加丰富。

  由于皇帝的干预与指导,出自于皇宫的宫廷家具引导着王公贵族竞相模仿,这种自上而下的影响,让宫廷家具逐渐影响民间,京作家具开始被大众认可,并奉为主流。至今,经典的京作家具大多藏于故宫、颐和园、王府或博物馆,也成为专业人士研究当时皇家贵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可靠考证。

  传承发扬的京作家具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嘉庆、道光以后逐渐流散于民间。在清朝晚期至新中国成立前期,各类传统艺术在社会环境的动荡失落,京作家具也不能幸免。大量京作早期的精美家具落入民间,而民间仿制、修理宫廷样式家具风潮渐起。晚期的京作家具在材料、结构、工艺等方面大多粗劣而制,并不能代表京作家具的技艺水平。在古典家具之风渐开的上世纪90年代,京作家具在多家北京企业的努力下又重归市场。目前,京作家具已经成为北京古典硬木家具的一张名片,也被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北方消费者认可。

  在传承京作家具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京作家具历史和特点有深入了解,很容易将庞杂的元素通通附加到家具上,例如民国、元明时期的家具元素。元亨利硬木家具董事长杨波表示:“古典家具在传承的过程中,有几个元素是不能丢的,那就是榫卯工艺不能丢,框架结构不能丢。否则是浪费红木材料,虽有新意难言创新,做起来是‘四不像’”。

  从时代需要出发,传统的京作家具在造型上也与当代人的生活环境与时俱进。在目前市场上,很多企业选择对古典家具原有尺寸进行改进,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

  红博馆总裁曾永杰表示,京作家具受宫廷文化影响至深,其造型肃穆端庄大气,用材奢侈,一直延续至今形成特有的皇家特质,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除继续保持其独有的特点外,更注重实用性的改善。他说:“北京的企业就要尊重区域化的发展喜好,京作家具历史悠久,技艺精良,在北京被消费者认可,红博馆所展示与整合的产品主要以京作为主。要传承好京作文化,就以文化传播为先。京作家具带有历史厚重感,北京市场可以称之为其‘主场’,更应被市场重视,被业界奉为经典。”

  ■ 京作解析

  用材 贵黑不贵黄

  在明代以及清朝前期为主流的明式家具,用材基本以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这四大硬木为主。以自然色泽与纹理为美是明式家具的基本审美取向,这些木材的纹理、色彩本身颇为清丽,尤其是黄花梨木,本身色泽橙黄,纹理如行云流水,飘逸动人。而宫廷家具为代表的京作则喜豪华富丽,在木材选择上更倾向于深沉色彩。例如紫檀木深沉静穆,一度成为宫廷家具用材首选,在乾隆年以后,一种新的木料进入了清宫,这种木料称为“海梅木”,而以“海梅木”制成的家具则称为“红木家具”,其实就是今日我们所说的“酸枝木”。酸枝色泽深红至紫红,也是深色用材,紫檀和酸枝,成为京作家具当时最为主要用材。

  当时的宫廷家具“贵黑不贵黄”也有原因,由于在明末清初,黄花梨等木材已被大量用于硬木家具制作,由于存世量有限,到了清中期几乎用罄。因而,清中期以后,紫檀木、酸枝木被大量进口,以至于部分宫廷家具使用黄花梨,而在表面染上深色漆,以迎合当时的用材偏好。

  工艺 工不厌精

  诞生于宫廷的京作家具,由于皇帝的亲自监督,工艺水平达到“工不厌精”的程度。其榫卯工艺、雕刻、烫蜡技术非常严谨,至今被许多生产厂家沿袭。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煮料—自然干—开料—烘干—选料—制作”的流程,达到家具变形、开裂、收缩的最小化;木工工艺完全按照明清传统的榫卯楔枨结构;雕刻工艺讲究龙腾凤舞、虎威狮武、物静人动。在方方面面,京作红木家具都透着浓浓的皇家“京味儿”美学意蕴。

  纹样 龙纹独具特色

  京作家具纹样繁多,包括龙凤纹、神话纹、树石花卉纹、几何纹、博古纹、吉祥纹等。其中,象征帝王的云龙纹用得最多。常用的龙纹分为常规写实和变体两种,故宫太和殿中的金漆雕云龙纹宝座属常规写实型,能分辨龙的形体结构;而“拐子龙”“草龙”等则为变体龙纹,亦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在一段时期,京作家具将商周青铜器与秦汉石刻艺术引进家具,在造型和纹样上都颇有博古色彩,形成独具特色的装饰风格。

  装饰手法 奉为艺术品的多重装饰

  传统家具的雕刻艺术与镶嵌艺术在京作家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雕刻方面,京作家具与广作颇为相似,除一般的浮雕、透雕,圆雕也颇多使用,很多家具以威严表象为美,以外观艺术追求为先。除此之外,京作还常用漆雕,即在家具表面刷上多遍色漆,使其逐层堆积,然后在一定厚度的色漆上剔雕,形成层次分明、逼真立体的图案效果。雕刻施雕面积往往比较大,有的甚至通体施以漆雕。

  镶嵌艺术在京作家具装饰上多有运用,比广作家具更加多样化。所镶嵌物除了木材、大理石等,嵌丝珐琅、嵌骨、嵌瓷、螺钿嵌、百宝嵌等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使京作家具形成了气派豪华及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的显著特点。

  造型 追求浑厚威严

  京作家具造型上追求雄浑、稳重与清宫的建筑及工艺陈设品的风格都保持了一致性。清乾隆年间,兴起一股仿古热,京作家具引进了商周时期青铜器造型元素,形成新的造型形式。如一款鸡翅木仿青铜器供桌,桌面长方平直,面下有束腰,腿足挖缺。在造型上仿青铜方鼎,四腿微微外展,为“爵式足”。四角与腿足出戟并浮雕出宽而挺括的拐子纹。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冯静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