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9:文娱新闻·作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9:文娱新闻·作品

印度当代艺术展亮相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39件作品呈现社会、环境等问题

看得到恒河水,但没有古老的情节

2015年11月05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1
2

  印度的当代艺术长啥样?近期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的“眼睛与心灵:印度当代艺术新的介入”展提供了一种视角。印度新德里国家现代美术馆馆长瑞杰夫·卢臣选择了39件作品构成一种印度当代艺术的景观,展览将持续进行至12月21日。他称该展需要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抛弃既定传统及习惯,不去探寻作品的意义及含义。

  对国内艺坛来说对于印度当代艺术的了解并不多。3年前,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印度公路”群展,给我们带来了西方视角下的印度当代艺术面貌。而此次新群展则由印度新德里国家现代美术馆馆长瑞杰夫·卢臣策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告诉记者,很明显,这两个展的观察视角是完全不同的。“尽管这几年我们和印度知识界有着比较多的互动,但感同身受的理解并不多,而这两个展的两种视角恰恰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印度当代艺术面貌。”

  “印度公路”中西方策展人侧重呈现印度现代性问题,而此次展览则关注印度在全球格局中的发展和文化问题。此展策展人瑞杰夫·卢臣带来了安珠·多蒂雅、阿伦库玛、阿图·巴拉、白珠·帕森等24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艺术实践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现,普遍善于用当代艺术语言去呈现社会、政治、环境、宗教文化等问题。瑞杰夫·卢臣指出,印度次大陆的艺术形式是独特且有趣的,它融合了各种创新的、激发思考的想法,“这个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维度有助于各种各样的不同语言、信仰以及普遍的文化融合。”

  ■ 作品解读

  1 白珠·帕森 《纪念碑》

  之前的一系列现代主义运动为印度艺术在上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在这一时期,摄影、超现实主义、装置艺术、新媒体、数码艺术,大量进入印度艺术和公众之中。白珠·帕森的《纪念碑》便是以光栅立体照片的形式出现。艺术家以一种对具有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重新想象的尝试进行创作,运用3D图形塑造了许多虚拟物体,并将它们叠加在现成的照片上。最后合成的图像是通过透镜技术输出,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可以不断变化角度的、有深度的虚拟体验。

  2 阿图·巴拉 《无题—倒影》

  生于1964年的阿图·巴拉是印度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先后融合了雕塑、绘画、装置、影像、摄影以及行为艺术。他对环境和道德问题有着持续的关注,其艺术实践始终聚焦于城市化问题,历史、殖民和后殖民的城市规划和政策,以及城市与水及其文化的关系。在《无题——倒影》等作品中便通过垂直的倒影来反映艺术家与新德里城市景观、亚穆纳河(恒河最大的支流,也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之间的互动关系。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