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分
NO.501《绝命海拔》
观影时间:11月5日 观影地点:百老汇影城国瑞城店 观影人数:20人
由巴塔萨·科马库执导、杰森·克拉克、乔什·布洛林、杰克·吉伦哈尔主演的冒险电影《绝命海拔》正在国内上映。作为长期以来受到内地观众欢迎的灾难电影,《绝命海拔》将视角投向人人都听说却很少有人敢挑战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昨日,新京报观影团组织了20位读者一同观看了这部影片,探究人间奇景的同时也感受了一场高海拔的生死考验。
前半段可以当风光纪录片
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恩·克拉考尔所著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重现了1996年那场珠穆朗玛峰地区极为严重的登山事故,讲述的是罗布·霍尔和史考特·费雪带队的两支探险队攀登珠峰最终遇难的故事,但不同于以往的好莱坞商业片,故事的戏剧性被导演刻意弱化处理。准备登顶的前半段倾向纪录片风格,没有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地展现出尼泊尔当地的风土人情、在4000米海拔之上闪着绝望与幻觉之光的宗教以及计划周详接受阶段性训练的登山队员们,仿佛这就是19年前真实发生的一切,他们不过是你刚刚结识的旅伴,不问来处不问归途。
后半段没有戏剧只有宿命
虽然登顶的艰难旅程着实花了不少笔墨勾勒,但后半段的重点显然放在登顶之后众人如何面对那场未曾预料到的暴风雪,毫无戏剧的夸张和冲突,只是一场求生的实景再现。像罗布·霍尔为“穷邮差”圆梦登顶,虽然笼罩着人性光环,最终却无法获得命运之神的垂青,而蛮横有钱的得州人在8000千米的高地上露宿一夜却幸免于难,影片最后的致敬登山者照片中,片中那个逃过一劫的俄籍向导,最终在1997年的安娜普纳峰遭遇雪崩遇难,没有任何渲染,所谓宿命感大抵如此。
■ 亮点
视觉“快感”与特效无关
无论是忽然席卷而至的暴风雪,还是冷空气过境后瑰丽的山巅妙境,如《绝命海拔》这般向观众展示珠穆朗玛峰奇观景象的影片,在商业院线中实属少见,其满满的真实感要远胜于好莱坞超级英雄的特效大片,像登山者在深谷爬梯上命悬一线(上图)、各家向导颤颤巍巍在希拉里阶梯的冰面上布置绳索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怎么看都比一堆高科技机器人在枪林弹雨中的一顿乱斗更令人屏息凝神。视觉刺激这东西就像是人身上的敏感地带,总是在一个位置瞎琢磨必然会降低敏感度,不如开发出陌生的全新地界,随便戳戳点点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快感。看完这部电影,相信爱好探险登山的人更想去了,胆子小的更是笃定了所谓贪生怕死的决心。
把摄制组变成登山队,导演巴塔萨为这部影片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代价赌注。不但在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罗马的席内斯塔工作室和英国的松木制片厂取景,还在珠穆朗玛峰尼泊尔一侧4500米的高海拔山坡上实地拍摄,仅珠峰上的独立镜头就有大约190到200个。因为在科马库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演员、观众感受到变幻无常的自然力量,将同样味道和温度的空气吸入身体,和那些存在过的登山队员们真正站在一起,而不是在温暖的五星酒店和豪华房车里揣摩什么是寒冷的滋味,斯氏体验派的方法论被一以贯之。显然,不管在感情上喜不喜欢这部电影,大多数在电影院里观赏这部影片的观众,都心理通感生理地感受到了那股彻骨的寒冷和绝望。
■ 对话
太过真实,有时让人沮丧
记者:那么多关于珠峰题材的故事,为什么选了这么悲剧的一个?
邓肯·克拉克(环球影业国际发行总裁):主创团队在这个项目上花了12年的时间。《空气稀薄地带》这本书最早曾被拍成电视电影,说老实话那一版拍得不太理想,我们希望在合适时机重塑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把事件真相原汁原味呈现在观众面前。
记者:11月影市有诸多好莱坞大片竞争,《绝命海拔》的目标观众是哪些?
邓肯·克拉克:这个故事适合所有人,对小朋友来说可能有点太激烈。我13岁的儿子在影院看完之后,觉得很沮丧。因为在影院里你能看到故事最真实的一面,再加上IMAX的效果,的确让人身临其境。中国没有分级制度,那么各年龄层次的观众都可以来影院欣赏,不过太小的孩子去看可能不太合适。
记者:据外媒报道,环球影业对未来的《长城》《魔兽世界》期望值很低?
邓肯·克拉克:这两部片子由我们的合作伙伴传奇影业出品,都是大项目,环球也是《长城》的联合制作方。而发行方面,传奇会负责这两部片子在中国的发行,我们负责海外。对于这样的报道,我很难对此作出评论。我们一直坚定支持两部电影。
■ 观众评价
今年看过最适合大银幕的电影,那种视觉冲击力绝非电脑或者电视可以比拟,太刺激了!坐在电影院里越看越冷,看完之后好想喝杯热茶!(80分)
人性到底是什么?在生命抉择的危难关头,其实真的很少人能伸出援手,此时此刻,自私不该被责怪,在没有能力救援的情况下,保住自己就是帮别人省心。(75分)
寒冷的气候、稀薄的空气、高海拔的环境,含量极低的氧气,光是想想就让人筋疲力尽,更不要说爬山了,这些登山队员都有异乎常人的超能力,佩服。(75分)
也许是因为真人改编吧,考虑到角色本人或者其在世家人的感受,很多角色的态度和立场不够明朗,比如男主角罗布·霍尔就太过真善美了。(70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