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教育行业12年·校园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教育行业12年·校园

素质教育成共识 学生需求多元化(1)

2015年11月0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3年1月17日,崇文小学举行一年级期末“乐考”,搭积木是数学考试的一个项目。2003年至今,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基础教育的众多改革都在强调素质教育。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课改、减负、中高考改革、禁奥(奥数)、学区制、九年一贯……过去十几年间,中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无比“热闹”的发展历程。但在所有教育政策和理念变化的背后,“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原动力。2003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素质教育”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12年过去了,随着中高考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指挥棒”的转向正推动着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破解应试教育制度环境正在逐步形成。未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将会越来越被重视。

  课改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2000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节点,在实现了数量上满足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之后,开始追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质量问题。

  2001年,国家启动了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实验,让“素质教育”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上进行有效对接。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表示,这次课程改革为2000年以后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走向指出了方向,引导了改革不断深入。

  王海燕深刻感受到,2003年到2015年,北京在课程上大步伐的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2004年开始逐年推进高中课程改革,2007年9月,北京的普通高中新生开始新课程的学习生活。

  2013年,北京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这一被称为北京地区“力度和广度前所未有”的改革,使中、高考试题越来越“宽”、越来越“活”,使各个学校敢于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工夫。

  2014年,可谓是北京中小学教学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一系列政策亮点突出。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中高考语文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英语强化听力能力考查;初一开设物理化学实践课……

  另一方面,北京市完成了《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的研制,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系列文件的完成,标志着北京市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完整。

  王海燕说,北京近10年的教育发展随着课程改革做了很多努力,从人才培养形式上也有很多新的探索,“比如说,翱翔计划、雏鹰计划、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和需要等。”王海燕说,北京特有的资源优势让素质教育有了落地的平台。

  (下转D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