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6:新京报12年文娱有礼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6:新京报12年文娱有礼

国家大剧院 坚持为谁创作,给谁看

成立八年,已累积56台自制剧目,副院长邓一江接受新京报专访,谈如何做到以内容运营为主轴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多明戈主演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纳布科》。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

  八年前,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幕。此前,中国大陆剧场的运营模式多为场地运营,即出租剧场给内容供应商。只有少数如首都剧场(隶属于北京人艺艺术剧院)这类拥有专业剧团的剧场,才具备自制节目的可能。拥有四个专业剧场(包括歌剧院、戏剧场、音乐厅、小剧场)的国家大剧院在建院初始,就不甘于只做场地运营,而是将内容运营作为主轴,这在启幕初期为大剧院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当时跟法国联合制作歌剧《国王》,我和演出部懂法语的同事一起去法国跟当地剧团协商。我们没有自己的团,没有制作机构,也没有经验,一点点慢慢地摸索”,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回忆说。

  作品是不是被观众接受,这是艺术家价值的体现

  在进入大剧院之前,邓一江是中国唯一的舞蹈专业高等院校北京舞蹈学院的副院长,亦是知名编舞家和舞蹈教育家。象牙塔里做创作久了,他想走近艺术市场。适逢国家大剧院落成招兵买马,邓一江被“挖”去做副院长。

  至今,国家大剧院累积了56台自制剧目,包括歌剧44部、京剧4部,话剧6部、舞剧1部、音乐戏剧1部。大剧院还与25家国外顶级剧院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与131个驻华使馆、385家院团实现常态化的文化交流。目前世界上一流的艺术家来华演出,国家大剧院几乎都是他们首选的合作伙伴。除了创作与交流,大剧院在经营上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2014年,大剧院共上演910场演出,销售率高达82.5%。而2007年开业之初,大剧院定下的目标是每年800场演出。

  随着国家大剧院成长,邓一江也在职业上完成了从艺术创作者到艺术经营者的“华丽转身”。“这八年来,我基本上对艺术产品的生产、市场和传播的整套流程,都亲身参与了。虽然我在创作上没有继续,但我监制了五十多部戏,为别的艺术家服务”,邓一江说。他形容,这八年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作品是不是被观众接受和认可,这是艺术家价值的体现。闭门造车,我行我素,干一次可以,将来可能没有出路。也别自娱自乐、光玩形式,内容和形式一定要完美统一。现代意识不是让你不关注市场和观众,光玩形式,不关注内容。也不能照搬西方,还要关注中国的百姓”。

  在内容上去引导观众,这是大剧院的责任

  邓一江称,国家大剧院之所以能在短短八年里跻身国际一流剧院的行列,源于建院初期所制定的办院宗旨和经营策略的正确性。“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是三大办院宗旨,其中,“人民性”是重中之重,即秉承“为谁制作,给谁看”的创作理念。经营上,大剧院以高雅艺术为核心竞争力。机构设置上,大剧院围绕剧目生产和经营展开,不做单纯的租场。“我们在内容上去引导而不是迎合观众,这是大剧院的责任,对提升广大群众的艺术水准和素质有所帮助”。尤其在歌剧普及上,大剧院建立了自己的管弦乐团与合唱团,依托这两个团队,每年制作八台歌剧,其中五台经典剧目,三台原创新剧,让歌剧演出实现常态化。

  有了好的内容和形式,接着就是要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邓一江介绍,从试运营以来,大剧院就持续关注国内演出市场的高票价问题,从最初以购买节目为主,到后来自制节目的比例不断攀升,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降低了平均票价。“开幕第一年我们平均票价超过400元,到现在降到了200多元,我们要以人为本,注重成本和经营的平衡”,邓一江说。

  问答

  “考虑观众才有前途”

  新京报:你在从事这个行业伊始,有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邓一江:这八年来,基本上目标实现了。作为文艺工作者,我自己无论在艺术创作还是思想境界上也都有提升。我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要从小我走向大我,只有考虑观众你才有前途和价值体现出来。

  新京报: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有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吗?

  邓一江:困难很多,好在我们是一个团队,不是单枪匹马,一来我们有分工,二来政府也很支持。我在团队里,更多是去落实,落实当中具体的问题。比如原创话剧要请艺术家就是很难,一是目前他们的市场价跟大剧院能给的价有悬殊,为了一部剧,我们曾经联系了五六十个演员。但是我又不能不考虑这个,因为演出市场就是角儿的艺术,我们很希望角儿能参与进来,跟我们共同打造一部精品,但是现实如此(困难)。

  新京报:你继续坚持的原动力是什么?

  邓一江:一个是责任心,在这个岗位就要干好。再有就是大剧院每个职工的责任心,对我也是促进。我们是老同志了,大剧院中层以下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这么投入工作,我自己也很内疚,他们很辛苦,但是报酬不高,的确是在奉献。我们这么多人才,如果要长期发展,不能只要人家奉献,还要关照他们的成长,甚至生活待遇。我们很愧对手下这些年轻人,虽然也是没办法。我们在跟政府要求专业技术职称(的指标),能提高一点待遇。

  新京报:目前,你最想做什么样的改变或创新?

  邓一江:我们现在做现实主义风格作品已经有很多基础了,未来是不是可以在艺术样式上更宽泛一点,还可以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多元化的尝试,吸引更多观众。

  新京报:请祝福一下创刊12年的新京报。

  邓一江:新京报在首都是一份明星报纸,祝福越办越年轻、越红火。

  当德沃夏克“遇见”勃拉姆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吕嘉将携手国际当红的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上演一场音乐会,国家大剧院为你提供12张票,现在扫码,即有机会,先到先得。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