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实现电子化,流入地与户籍地人口信息的互联互通等,在信息时代,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关键还在于能不能跳出利益藩篱,真正从管制走向服务。
据报道,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日前表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流动人口生育第二个孩子可在现居住地登记。此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也将电子化。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流动人口可否在现居住地办理二孩生育登记?卫计委官员的肯定表态让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果能如此,以往那些流动孕妇挺着大肚子奔走全国的痛苦记忆,或将真的成为尘封的往事。
不过,说易行难,从高层政策到现实常态,仍有不少沟沟坎坎有待跨越,特别是面对以往相对固化的办理流程。比如,流动人口如何去现居住地登记?相关基层组织会不会以各种情由设置新的门槛?如何切实保障包括流动人口在内所有民众的生育权益?这些问题都是坚硬的现实存在。
以准生证为例,看起来只是一个服务性、备案性的存在,然而到了现实操作层面,尤其是到了基层政府,则手续复杂、材料繁冗、公章盖了一个又一个,演变为一种行政批准。更有甚者,原本是公共服务的一个子项,被异化成了权力寻租的工具。尽管国家卫计委几次三番简化程序,一些基层政府和部门却置若罔闻。
此外,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预计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生育数量会大幅上升,这也会加重这些地方和部门的工作量。到时候,地方上会不会以管理难为由继续抬高门槛,值得观望。
当然,不便明言的理由还包括因简化程序而触动部门利益等,毕竟,在长达30多年的计生政策执行中,部分管理、服务职能已经蜕变为丰厚的现实利益,一旦被褫夺,难免出现不适。
凡此种种,一方面,既有待于中央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并加强监管,理顺中央与地方、流入地与户籍地、不同人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到协同发展,共同保障流动人口的生育权利。做好流动人口的相关管理和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共享改革红利的愿景。
另一方面,也寄望于各地各部门真正转变观念,从人口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提供便捷、均等的公共服务。这其中,技术手段的改进固然十分重要,比如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实现电子化,流入地与户籍地人口信息的互联互通等,在信息时代,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关键还在于能不能跳出利益藩篱,真正从管制走向服务。
还有,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避免依然出现“中梗阻”的情形,还有必要建立畅通、高效的救济渠道,通过媒体及社会监督,以及强力的追责,推进基层办事部门的彻底转型。
据卫计委披露,“十二五”期间,中国流动人口年均增长约800万人,到2014年末达到2.53亿人,预计2020年中国流动迁移人口,包括现在预测要在城市落户的人,将逐步增加到2.91亿。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使得人户分离现象日益普遍。因此,包括计生在内的政府在管理与服务上的转型,势在必然,尽快不要让人们为了办证来回奔波。
□胡印斌(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