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健康周刊·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健康周刊·关注

威海,健康城市的“三安联动”实践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山东半岛、胶东半岛的沿海城市威海之门。新京报记者 李飞 摄

  10月19-20日,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受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张高丽委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推广山东等地试点工作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和成熟经验,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把好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去年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农业部启动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取得积极成效。而山东威海,是全国惟一的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双创”试点。

  作为首个“国家卫生城市”,如今,威海又把食品安全纳入健康城市建设规划,“农安、食安、公安”三大系统“联席、联勤、联动”,共同维护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秩序。

  “农安、食安、公安”三安联动 提升联合执法效能

  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三面环海,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万,拥有千公里海岸线,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

  城市整洁、食品安全,是宜居的关键要素。多年来,威海市坚持“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把食品农产品安全作为为政之要、民生之本,以市域一体的思路、生态优先的理念抓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走过了一条从县域试点到全域覆盖、从主抓农产品到食品农产品齐抓共管、从以海为主到陆海统筹、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标准到两个市场一个标准的发展历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首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和首个中韩共建国际食品安全示范区。

  作为全国唯一的“双创”城市,威海积极推行“全域覆盖、全程监管、全民共建”创建模式,致力于抓源头、抓龙头、抓地头、抓街头,实施全过程闭环监管,努力打造“食安威海”品牌,使创城过程成为食品质量持续改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人民群众持续受益的过程。

  其中 “三安联动”是威海食品安全工作的亮点,推动“农安、食安、公安”三大系统成立联动协作办公室,实行“联席、联勤、联动”,对因制售者违法违规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风险隐患),做到信息共享、行刑衔接,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有效提升联合执法效能。

  食品安全风险往往藏匿于市井,有限的监督人员,如何将监管触角深入每一个角落?威海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借鉴城市社会管理网格,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将全市划分为7个区市大网格、74个镇街中网格、2917个村居小网格——搭建起城乡接合、全域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1200多名一线执法人员、5375名协管员全部纳入监管网格,做到食品安全信息采集在网格、政策宣传在网格、教育培训在网格、安全预警在网格,实现目标定位、区域定量、人员定责。

  从农资到菜篮子,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

  为了确保食品的源头安全,威海市农安办建立“农资可追溯监管平台”,对进入市场的最小包装农资产品赋予追溯码,为所有农资店配备农资“一卡通”设备,为所有农户办理了会员卡。农资店在销售农资时,通过刷会员卡、扫描追溯码,信息平台自动记载购买时间、产品名称、数量、规格、销售去向等内容,形成电子台账传输到市农安办,实现农资实时可追溯。同时,加大农资市场执法力度,通过检查“一卡通”系统建立的进销货电子台账,及时分析农资店经营情况,及时拦截禁限用农资入田,有效提高执法监管效率。通过“围、追、堵、截”,铲除假冒伪劣农资生存土壤,全面净化农资市场,全市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和海产品等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有力保障“菜篮子”和“海上粮仓”安全。

  优良的安全品质为食品产业发展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威海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苹果、花生、西洋参等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产品远销日本、欧美市场;山东三珍中的海带、海参,威海都是最大的原产地,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4%、16%。

  同步,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威海市食安办先后在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肉菜流通、食用油等领域建设电子追溯平台,整合农资“一卡通”、“e通”动物卫生监管平台、餐饮电子监管平台、海洋牧场观测系统等信息平台资源,构建高效的“智慧食安”监管平台,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3500多家小餐饮单位实现明厨亮灶

  小食品、小摊贩、小餐饮、小作坊点多量大,是食品安全的高风险点,也是执法监管的难点。威海聚焦“四小”,全力推进“四小”行业升级改造,全面解决“四小”行业“小、散、差”的问题,变难点为亮点,变扰民为便民。

  首先,全市建设4处豆腐集中加工园区,将传统分散的加工业户集中到园区,实行“统一原料采购、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制度要求、统一生产场所、统一供气供水”的五统一模式管理,并在全市推广,全市豆制品集中加工率达到75%。目前,正积极探索建设小油坊、小粉坊、豆芽、干制海产品等集中加工园区。

  同时,食安、工商联动,引导食品小摊贩经营正规化。实行定点编号,鼓励小摊贩入市经营,对入市摊贩实行备案管理,统一制作货柜、统一着装标准、统一健康查体、统一废弃物处置。目前,全市共设置早夜市及疏导点38个,设立规范摊位2000多个。

  针对小餐饮,威海市食药监局争取财政到补贴,以奖代补引导餐饮店主改灶、改柜、改盆、改顶、改槽,安装玻璃隔断,实现明厨亮灶。目前,全市已有628个亮化厨房,带动3500多家小餐饮单位改造升级。

  在威海,街头巷尾的小食品店都张贴着食品“五有标准”,即经营有资质、安全有承诺、管理有制度、单据有留存、制售有公示。

  威海食药监局还创新设计了“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制作张贴于闹市、社区,实现了经营许可信用等级、八项制度、安全承诺、健康证明、安全管理员、监管责任人和投诉举报热线全面公开。其中,小餐饮、小食品店公示规范率达到75%以上。

  声音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但风险隐患依然存在。要以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为契机,强化属地政府管理责任,全面加强源头治理,通过行政约束、法律约束、良心约束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行为,严惩重处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汪洋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