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健康周刊·健康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8:健康周刊·健康日

今天是“世界早产日”,世卫组织报告显示: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系统照护让早产宝宝完成“追赶性生长”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专家提醒,出院后的早产儿一定要长期随诊,因为他们出院后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好孩子”了,很多疾病都是在出院后才会出现表象或要动态监测其变化。

图/CFP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日,世界各国都在以艺术展览、专题会议、城市点亮紫色灯光等多种方式来引起社会各界对早产儿群体的关注。在中国,各地也已经或即将通过公益跑众筹、百米画卷、咖啡馆义卖、千人跑、科学宣传、早安宝贝秀等方式,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早产儿,传递早产预防、救治的科学知识,降低早产儿发生的风险,并提升早产儿的健康状况。

  加强护理是降低早产儿死亡关键

  在中国,怀孕28周至36+6周之间发生的分娩定义为早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捷介绍,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早产儿的出生率约为10%,并呈逐年递增趋势,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人工辅助技术水平的提高,高龄孕妇和做试管婴儿的孕妇都在增加,而这些群体都是引发早产的高危人群。

  早产儿的体重一般都在2500克之下,“我们经常会收治七八百克及以下的宝宝,其中有一些是属于流产范围的,但出生后经规范治疗也都存活下来了。”

  早产儿按出生周期计算划分,34周以前出生的称为早期早产儿,34周-37周之间出生的则被称为近足月儿;如果按体重划分,体重小于2500克的婴儿为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的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000克的则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早产不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继肺炎之后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但是从医学角度而言,加强早产儿的护理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刘捷医生强调,由于早产儿的各种器官系统发育均不成熟,所以生存及生活能力较弱,为此,有些早产儿必须在新生儿病房甚至监护室里由医护人员给予特别精心的医疗及看护,尤其是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根据病情,应该在暖箱里度过长短不等的一段时间,同时借助其他医疗辅助技术及设备帮助他们长期生存下来。

  而另一方面,对于胎龄大于34周的近足月儿,由于家长甚至部分专业医护人员认为此类患儿接近成熟,给予的关注度不够,故而引发一些问题,影响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比如近足月儿的喂养不耐受、视网膜病变等病症,刘捷医生希望,医护人员及其患儿家长,应该对这部分早产儿引起足够重视,做到严密监测、长期随诊。

  早产儿院外随诊往往被忽视

  只有当早产儿达到体重2000克以上、离开暖箱也能自己保持体温正常、不再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不用吸氧、且原发疾病治愈或好转才能出院。这时候的宝宝,应该能自己一次吃30毫升以上的奶品,一天要保证8-10顿的奶量,才能保证自己所需的生存能量。

  然而,即便是早产儿达到了出院标准,出院后对于早产儿的看护往往也是家长们很困惑的地方。

  “有时候宝宝睡多了,或者是不想喝奶了,我都会很紧张,不知道他的表现是不是正常。”早产儿妈妈刘微说,宝宝早产3个月,出生时体重只有1060克,在医院住了80多天,出院后没多久再次因肺炎入院半个多月。出生已经6个月的宝宝,目前的纠正胎龄还只有50多天,抵抗力非常差。医院在宝宝出院后为他预约了第一次随访,此后的随访都需要刘微自己来预约,这都需要宝宝的家长能够足够重视。“群里有位宝宝,可能因为家里是农村的,当地医疗条件不太好,并没有做好随访,等发现宝宝眼睛出问题时已经很严重了。”

  对此,刘捷主任医师强调,出院后的早产儿一定要长期随诊,因为他们出院后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好孩子”了,很多疾病都是在出院后才会出现表象或要动态监测其变化,比如脑瘫、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等。所以早产儿至少要在2年内都要定期随诊,一旦发现问题及早就诊及干预。“但遗憾的是,从目前普遍的情况来看,约有1/3或1/4的家长并不重视随访,只是在头一两个月会到医院看看,后来往往喜欢自行判断宝宝的情况而中断随访。”

  监测“追赶性生长”

  定期随访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监测追赶性生长情况。

  “正常孩子会在头半年长得很快,一岁之内会有一个发育高峰,体重能翻三倍,而早产儿会更显著,所以家长不能浪费了这段黄金时间。”刘捷介绍,追赶性生长是早产儿宝宝早期发育的特殊潜力,如果家长能很好地把握住这段时间,合理喂养、定期接收生长发育或保健科的大夫的随访建议,宝宝就有可能在理想的时期内追赶同龄足月儿的发育水平。

  但刘捷也提醒,所谓追赶性生长不是越快越好,不顾出生胎龄及体重身长,一味过度追赶,可能会导致孩子过早地出现一些中老年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

  所以,理想状态的随诊是:最开始需要家长带宝宝半个月至一个月去一次医院,平稳后两三个月随访一次,一岁以后相对平稳了可以适当延长到6个月随访一次。早产儿的奶品及奶量也需要根据早产儿的生长情况来随时更改和加减。但现实情况是,有的家长对追赶性生长的理解力不一样,尽管医生交代了一堆,家长的贯彻执行情况却差异很大。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 社会支持

  国家卫计委将制定早产儿管理指南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对早产儿的护理比较迷茫。作为过来人,早产儿联盟发起人马佳年也深知这些家长们有着她当初的各种困惑。今年,早产儿联盟推出了早安宝贝APP,可进行矫正胎龄测评、脑瘫高危初筛、在线答疑等,同时开放早产儿知识库,包括了如何预防早产、早产儿的相关疾病、早产儿出院后护理等,让家长们根据需求展开阅读,并通过APP平台进行交流。

  为了让社会各界关注早产儿现象和早产儿家庭,11月16日,国家卫计委也启动了第二期“早产(儿)干预研究项目”,通过“袋鼠式护理法”的推广,以及社会协助力量的后续公益接力,加强产科、新生儿科及儿童保健科的合作,并制定出早产儿管理指南和规范。美赞臣也将协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组织实施具体的研究工作和干预工作。美赞臣营养品公司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游佩瑜表示,此次项目也将包含为家长提供的院外护理咨询服务,并会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推进。

  ■ 答疑

  早产儿能否母乳喂养需经评估

  Q:住保温箱会让宝宝错过最佳的母乳喂养时机吗?

  刘捷:这个命题不存在,任何情况下,暖箱本身都不会影响到宝宝的母乳喂养。能否开奶,或者说能不能母乳喂养,关键要看早产儿自身经过一系列评估后,具不具备开奶指征。只要指征达标,我们首推母乳喂养。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具备了开奶指征的早产儿都能马上接受到母乳进行喂养,一是部分小早产儿的妈妈不会马上有奶;二是有些高危产妇本身患有不适宜母乳喂养的疾病,也暂时不能哺喂母乳。如果母乳量不足或家长无法提供母乳,医生就会根据孩子的病情,个体化地选用不同能量配比的早产儿配方粉进行喂养,而即便采用母乳喂养方式,针对体重过小的早产儿,有时还会需要添加母乳强化剂。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