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盘古说
如何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落地,有三点:完善创新创业体系;给予公共服务业发展一定的政策空间;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协同。
在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以往过度强调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理论体系和改革路径已难以实现适应当前国情,一方面长期以来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策略带来了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失衡等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对于需求侧的过度强调与干预,造成了民众“刚需”难以被满足的社会问题,同时对经济调整与提振的效果也并未达到预期。
因此,这次中央财经工作会议适时对改革发展的思路和着眼点进行调整,不单单体现了决策层对于破除经济问题积弊的决心和思路,同时也是决策层将“以人为本”理念充分融入社会经济文化改革中的又一次体现。
“供给经济学派”在世界上诞生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在相关的论述与思考比较多,而当前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供给经济学派如何与当前中国国情相结合,如何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落地。对此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创新创业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但有助于提升供给侧参与主体“质与量”,同时还对供给侧模式的完善和丰富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双创中涌现出一波又一波活跃的市场主体,让供给侧参与主体的数量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催生出的新技术新思路,也在不断帮助供给的改善和质量的提升。此外,创新创业所带动的商业模式迭代,也为供给侧改革不断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打车软件为例,在通过效率提升改善了供给,同时还挖掘了市场中新的需求。
第二,给予公共服务业发展一定的政策空间。一直以来,社会对于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呼声最为强烈,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在供给总量和供给分布上所存在的问题也由来已久。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破题的关键,在于要给予公共服务业发展一定的政策空间,坚持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在政府相关部门监管的前提下,鼓励更多市场主体进入供给侧,释放改革红利,进而促进社会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让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扩大公共服务的受益范围。
第三,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协同。在我看来,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改善各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让各要素得到更充分和有效的利用,从而实现社会生产总体成本的降低和总体效率的提升。由于生产要素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资本、人才、技术等,这就需要通过不断深化金融、教育、科研等领域的改革,促进要素向朝阳行业有效集聚,进而通过多领域改革的协同,让供给侧改革落到实处。
总的来说,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的转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更好的推进供给侧改革则需要:积极发挥创新创业体系在新动力的核心作用寻找“增量”;逐步给予公共服务业发展一定的政策空间优化“存量”;不断深化促进各领域改革谋求“协同”,在“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不断践行,实现社会总供需的良性互动,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提高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共同富裕。
□易鹏(盘古智库理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生产力协会副理事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