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2015年度好书·社科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2015年度好书·社科

2015年度好书·社科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民主的阴暗面》

  作者:迈克尔·曼

  版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年5月

  这是一本揭示20世纪最为阴暗一面的著作,著名社会学家迈克尔·曼剖析了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所发生的骇人听闻的种族屠杀和阶级清洗,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以他自己独有的社会学家的眼光,重新对“民主”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书应该被当成是曼社会权力研究的延续。而其中所揭示的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化过程中所带来的危机和动荡,更值得今天政治家进行深入的思考。从标题上看,这是一本对现代民主充满强烈挑衅意味的书,它尖锐地直指我们惯常所理解的“最不坏的制度”,让人们重新思考民主的定义。但实际上,“民主”这个词恐怕是迈克尔·曼这本书里出现词频最少的词语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跳开曼在书中对民主的新定义和纷繁复杂的逻辑,转而思考这本书所揭示的案例背后的深意,似乎对今日被恐怖主义阴影笼罩下的世界具有更大的意义。

  《启蒙时代(上)》

  作者:彼得·盖伊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1月

  启蒙是什么?如何解释启蒙运动?在常人看来,科学、理性、进步的观念支配了这个时代,因此这些概念才应该是启蒙运动的真谛。但对观念的过分执着,往往让我们忘记了制造这些观念的人,以及这些人所生活的年代。文化史家彼得·盖伊积数年之功所完成的这部巨著,其目的正是为了揭示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它所孕育的这些人究竟是如何产生出这般影响深远的思想,相比其他关于启蒙时代的著作更着重于“是这样”的定论,盖伊的著作则会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盖伊的这本书则让我们看清了启蒙时代产生的那些“思想祖先”的真正面貌,证明他们的思想亦非无中生有,而是最大程度上取材于过去希腊罗马(也包括伊斯兰)异教思想家的观念,他们是披着希腊长袍的18世纪人,有着自己的信仰和思想危机。

  《我的凉山兄弟》

  作者:刘绍华

  版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年9月

  这是一场穿越现代与传统、生与死的探险,在这场探险中,作者刘绍华踏入了一个被毒品和海洛因的双重阴霾笼罩下的偏远山区——凉山诺苏族人生存社区,记录了这个曾经有着自己传统和风俗的族群,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一步步失去自我,又在找寻自我的过程。多元的现代性与复杂的生命体验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断裂和延续的过程。当“文明”对视所谓的“落后”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视角?是俯视、仰视,还是平视?刘绍华这本书给出的答案是:以上皆非。真正的视角是用调查对象的视角去看待这个现代的、充满诱惑性的、危险的、丑恶的、希望与失望并行的世界。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作者:斯蒂芬·平克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5年7月

  暴力,可能是人性中最阴暗的部分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无法摆脱的本性。而平克的这本书则给予现代人类一个乐观的答案——过去的世界很糟糕,但你现在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那些过去残酷的罪行正在逐步减少,暴力的心魔正在逐渐失去对人类的控制,因为我们日益拥有控制心魔的能力,善良天使正随着文明进程将同情、怜悯、好生恶杀的观念灌注到人们的心灵之中。作者通过上百个图表和统计数据让我们相信,世界越变越好,有据可查。在巴黎刚刚经历了ISIS恐怖袭击,血污还没洗干净的时候,推荐这样一本书多少有些让人觉得格格不入。如果就题论题,这本书确实只能充当一剂安慰剂,但如果从开放的视角来看,它提供了一种思考的可能性,即如何能将善良和人性的观念真正深植于人类尚不确定的未来。

  《秩序的沦陷》

  作者:卜正民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5年10月

  占领会产生两种后果:通敌,或是抵抗,关于后者,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小说和研究著作可资参看,让我们相信抗日战争是一场英勇无畏的国族抵抗运动。但关于前者,只是尴尬地存在,在当时被唾弃,在战后被审判,在现在被遗忘,这才是它应有的命运。但卜正民的这本著作则恰恰展现了这个黑色地带,以及夹在抵抗和通敌之间惯常被人遗忘的灰色地带。卜氏揭示出了一个在过去研究中被我们经常甚至是刻意忽略的面向,即战争处境下人们如何做出选择。尽管这本书在史料的运用上稍显单薄,但它却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让人们可以知道,黑与白只是两个端点,中间才是最漫长、最复杂的灰色。

  《历史的巨镜》

  作者:金观涛

  版本:法律出版社 2015年7月

  作为金观涛在大陆出版的最新著作,这本书仍然延续了作者一直关注的现代社会起源和西方社会结构演变的话题,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传统社会转型的模式以及现代社会构建的过程。在作者看来,现代性的两大要素工具,理性和个人以及立足于个人的民族认同,建成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而现代社会转型中所遇到的种种危机,皆由这三者而来。从这种意义上讲,把握住这三条脉络,便摁住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脉搏。这本书是作者一生经历所搭建起来的社会演化模板,有着自己的逻辑和解释方式,在林林总总的现代化解释理论中,可谓独树一帜。其娓娓道来的叙述手法,被一些读者称为“庖丁解牛”,而从历史本身的价值而言,这本书可谓传统史学的接绪之作:以史为鉴,则知兴亡更替之理。至于这本书所提供的理论框架是否真的能把如此一个复杂的现代社会塞入其中,则见仁见智。

  《自由的基因》

  作者:丹尼尔·汉南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9月

  自由是一种英国独特的基因,又通过英国文化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联姻”,最终散布到世界各地。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自由的历史,毋宁说是一本关于英国自由观念的“生物手册”,讲述了欧陆西北端一个小岛国,是如何产生出这个“人民不该害怕政府,政府应该害怕人民”的自由基因。对这本书的推荐其实相当困难,因为作者太深的英国情结使它看起来像是一本英国自由主义的颂歌,但仔细读完这本小书,就会发现这一赞誉实至名归。在自由这方面,英国确实有其独一无二的“民族优越感”,从《大宪章》到莎士比亚再到唐顿庄园,即使你被其中尖锐骄傲的观点所惹恼,也应该看一看这位讲故事的行家里手如何使他的祖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由岛屿——或者按作者的观点,本来就是,无须炮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