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9月,北京市正式开始在初一年级实施“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大量有趣的科学实验预计将走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改进过去枯燥无味的科学类课程学习方式。
时隔两月后,这一倡导“玩中学”、“做中学”的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究竟开展得如何,学生是否学有所得,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11月19日下午1点15分,北京市八十中白家庄校区实验楼C104教室里,一堂“饮料中的化学”科学实践课正在进行,台下坐着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跟普通的教室不一样,这堂课学生的课桌上摆满了各种实验用的仪器、矿泉水瓶、饮料瓶等。
11月19日,由北京市教委和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北京市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现场展示会”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白家庄校区)举行。
生活中的奥秘用实验解答
“为什么饮料中会有气泡?”这节“饮料中的化学”课一开始,授课老师先让学生通过小实验了解了这个问题。紧接着,“饮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个话题便被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作为饮料的消费大军,学生们对这个问题都有话说。
身穿白大褂的老师拿起一个可乐瓶,问学生是否知道“一瓶可乐里含有多少白糖”。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经过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实验后,学生直观地看到了一瓶可乐中的白糖含量。
“知道目前测出的含糖度数最高的饮料是谁吗?”老师继续追问,在学生好奇的目光下,老师如魔术师般地又变出一瓶乳酸菌饮料:“它的甜度已经达到了17,也就是说,这瓶饮料里,大概有80至90克左右的白糖量。”老师话音未落,整个教室已经一片哗然。
“神奇的滚筒”、“活性炭的应用”、“饮料中的化学”……当天,来自北京中学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们展示了十节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涉及的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学科,实验材料和问题大多都取材自学生的生活,实验揭示的则是不为常人所关注的科学秘密。
实验更易启蒙科学学科兴趣
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在展示会现场表示,今年新初一学生将要面临新中考改革,北京设置“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这个项目,就是为了配合新的中高考考试方案和整个培养方向的调整。“希望学生在完成初中三年学习,已经开始有了个人的爱好倾向。”
北京市第八十中校长田树林表示,“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已经纳入到学校的必修课程,同时在选修课程中开设以拓展课程、实践类活动为主的课程,在这两类课程的基础上,对那些学有特长的孩子,开设自主选择课程。
李奕表示,“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不像以往搞的社会大课堂,或是一次动手实践活动,其本质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建设。未来,该课程在初一、初二将成为一种常态,像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一样,是一门基本学科。
课程扎实实施需要教研支持
据了解,“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不仅局限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而是打破班级、学校界限,鼓励学生去校外进行实地实践。
早在2015年7月,市教委就正式向社会公开发布征集公告,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博物馆、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单位可以参与北京市“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申报。
李奕介绍,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与陌生人交往,“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中特别规定10%的课程要从外面引入,“一学期每个初一的孩子要完成五个实验项目,至少有一次必须到社会资源单位去完成。”
李奕表示,目前全市初一学生一共九万余人,已经有两三万人次的学生实现了在社会资源单位完成科学实践课。
朝阳区教研中心主任杨碧君表示,在推进“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中,朝阳区也面临了很多困难,比如教师的编制、教师的来源、教师的结构以及专业水平不足以支撑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朝阳区通过组建以相关教研员、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研究和指导团队,从课程调研、教师培训、操作实施多个方面,对全区的课程进行推进。
杨碧君认为,开放性科学实践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但目前,这类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科目的增设上,要做实做好,未来更应在课程实施上多下工夫。
当浑浊的泥水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的简易净水器变得澄清时,他们都欢呼雀跃,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北京十八中化学实验教师汪涛
开放式科学实践课打破了原有的备课模式、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促进了学科教师的沟通协作,让老师们在设计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本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而且更要思考如何联系其他学科、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其他学科。这是一种创新的尝试,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
——北京市十八中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刘元媛
(下转D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