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家居周刊·红木文化溯源·流派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家居周刊·红木文化溯源·流派

苏作:传承创新中的文人情怀

文人审美影响出苏作家具经典简练的线条、精巧细致的做工和疏朗雅致的气韵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家具束腰上的绦环板、菱花洞、线长洞等,都是苏作家具常用的装饰,这些洞的形式,赋予家具空透、清新的特质。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皇宫圈椅。
明式高器型交椅。
苏作家具中的榫卯也有特别之处。像屏风上的冰纹,北方叫冰裂纹,采用榫卯结构制作,依据形状的变化,每个榫头角度也有所不同。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苏作家具讲究婉约、简洁的造型,就连家具上的雕刻装饰,也只能“略雕云头、如意之类,不可雕龙凤花草诸俗式”。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在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历史上,明式家具被看作经典里程碑;在明式家具起源的江南地区,也是苏作家具的故乡。作为传统家具三大派别中的一支重要流派,苏作家具简练精致,疏朗雅致,讲究线条韵律的艺术美感,可以说是经典明式家具理念的本源,更具有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怀。在如今行业发展过程中,苏作家具已经无“地域”限制,成为多产区、多企业的灵感之源。在传承与创新中,苏作家具被更多消费者接受和钟爱。

  文人审美推动苏作家具艺术水平

  如今在古典家具研究的领域内,苏作家具与明式家具的概念往往被“混淆”:一个偏重于地域概念,一个偏重时代特色,却往往被视为中国古典家具的经典。明式家具,按照明清家具专家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给出的概念,是指明代中叶至清代初期生产的优质硬木为主要用材的家具。追溯到明代中叶,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被看作明式家具的故乡和起源。出身于江南的明式家具,以经典简练的线条、精巧细致的做工、疏朗雅致的气韵传世至今,也成为苏作家具的代表。

  明式家具的产生与当时地域经济、物质等各方面息息相关。明代中期至末期,商品经济萌芽出现,手工制造业迅速发展,当时的社会富裕阶层开始追求艺术和享受生活。织绣、造园等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家具制作也开始兴起。江南大批园林的兴建,直接促进了这一地区家具制造业高速发展。江南园林大多由文人直接或间接参与设计,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文人园林”,园林建筑内使用的家具,也同样受到文人墨士的重视,与江南园林一样,带有简约、疏朗、雅致、天然的特色。文人士大夫追求高逸脱俗的审美取向,对苏作家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红木家具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濮安国在他所著的《中国红木家具》中曾考证,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便对文人对家具的审美情趣和爱好做了介绍。例如文人用的书桌,提倡“取中心阔大,四周和边阔仅半寸许,足稍矮而细”,认为“狭长混角”的俗气,而“漆者尤俗”,故断而不可用。又如椅子,以“乌木镶大理石者,最称贵重”,且“宜矮不宜高,宜阔不宜狭”。对于家具木材的使用,文震亨提出要用“花梨、铁梨(力)、香楠等”花纹自然的“文木”;家具的装饰只能“略雕云头、如意之类,不可雕龙凤花草诸俗式”,认为“施金漆”的更是“俗不可用”。此外,明代屠隆的《考盘余事》及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都对明清家具进行了品评和总结,充分反映了文人对家具的审美观,推动了苏作家具艺术水平的提高。

  线条——苏作的美学解析

  在传统艺术中,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建筑都是用线作为主要的构造元素,以线造型,也是苏作家具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以苏作家具中的明式家具为代表,通过线条的长短、曲直、方圆来排列与组合,达到刚柔并济、虚实相间的造型风格。

  家具中直线往往刚劲挺拔,曲线优雅柔和。流畅的线条不仅从美术角度达到“黄金比例”,还要与人的生理曲线相符合。例如一把椅子,从搭脑、牙条、圈口,到椅背的S形曲线、圈椅的C形曲线,以及各种腿脚的弓形弧线中,线条给家具带来自然状态与灵动之美。名佳红木董事长张正基研究苏作家具多年,他向新京报记者总结道:“苏作家具讲究器型,而器型好的家具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家具比例得当,造型稳重,在使用功能上让人感觉舒服;第二就是在稳重中不失秀气,富有韵味。家具的线条,就决定了两个基本要素。一件家具,从多个角度看,不仅要求线条比例得当、流畅自然,还要懂得‘收’,使用线条达到简洁婉约的效果。”

  张正基举例说,如果解析一件高器型的家具,会发现线条在细微之处的改动,对整件家具的气质起到决定作用。例如圈椅椅圈的弧度,看似是正圆形,实则应为椭圆。椅圈做成椭圆,尤其靠背处有平缓之感,给人视觉上柔和之感;又例如一把椅子的靠背,要想保证造型好看,就不能够做得上下一样大,而是要做到上小下大,这样才符合透视学原理。

  据张正基考证,苏作家具被称为“文人家具”,这其中的“文人”既非诗人,也非书法家,而是画家。家具中的线条,蕴含着文人士大夫追求空灵之美、含蓄之美,表现出简洁、婉约的造型风格,在形式上产生了虚实相间的格局。家具通过点与线、线与面的组合,构成了一个个含蓄的黑白空间。如画案、圈椅在造型上都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仿佛国画中的留白,既符合透视原理,让人看上去很舒服,还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使家具产生雅致韵味。此外,家具的设计者还常常将文人的创作作为素材,硬木本身的纹理如同高山流水,形似古画;文人诗词、画作直接雕刻在家具上,让家具更增添了文人气质;在纹样配饰上,也往往选择文人青睐的简约纹样,饰以大理石、瘿木等自然材质,在审美特征、艺术构思、意境创设诸方面,苏作家具的“文人气质”颇为出彩。

  受人尊敬的“小木匠”

  据张正基介绍,在江南地区,做木工活儿的工匠有“大木匠”和“小木匠”之分。大木匠是专门搭屋造房的木匠,小木匠是专门制作家具的木匠。因为家具制作需要更高的技艺,往往“小木匠”比“大木匠”更受人尊敬。张正基认为,苏作家具造型特别,与苏作工艺不可分割。

  苏作家具的工艺中许多因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独具特色。例如揩漆工艺,因为气候原因,这种工艺基本只有在南方才能得见。揩漆工艺以生漆为主要原料,生漆又称为大漆,加工是关键性的第一道工序。生漆必须通过试小样挑选,合理配方,精致加工过滤后,经过晒、露、烘、焙等过程,方成合格的用漆。由于许多方法秘不外传,在苏作流行的地区,常有专业漆作的掌漆师傅配制成品出售,供漆家具的工匠选购。

  揩漆工艺从打底开始,也叫作“打漆坯”,然后用砂纸抹掉棱角,第二步是刮面漆,嵌平洼缝,刮直丝缕。第三步是磨砂皮。这三步以后底子做成,便进入第二道工序。这道工序可以给家具着色,解决家具各个部件颜色不一致的问题,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改变色彩。接着便是反复面漆,再用砂皮纸将表面不平的面漆磨去,这样反复进行多次。这个过程必须在无尘、密封、温度保持在20℃-40℃、大气相对湿度为70%-80%的房间中进行,是因为大漆中的漆酶在这种环境下能促进漆酚加速氧化成膜,较快干燥,温度过高过低、过干过湿都不利于擦漆,为了保证房间内的温湿度,有时需要泼水等方法达到要求。据张正基介绍:“在一二十年前,还没有太多现代设备能够达到房间所需要的干湿度,需要地面泼水等方式达到湿度,因此房间内终年都很潮湿,工人的工作非常辛苦。”

  在苏作家具中,线脚的形式非常多,有阳线、活线、凹线、文武线、皮条线等,在椅子、桌子、案和床等家具边框的边缘上,都有不同的线脚,来塑造出家具的神韵来。例如在家具束腰上的绦环板、菱花洞、线长洞等,都是苏作家具常用的装饰,这些洞的形式,赋予家具空透、清新的特质。

  此外,苏作家具中的榫卯也有特别之处。像屏风上的冰纹,北方叫冰裂纹,采用榫卯结构制作,依据形状的变化,每个榫头角度也有所不同;海棠形的图案则会用十字榫头连接起来;苏作家具用料之俭省,也颇有名气。据濮安国考证,在苏州园林原有一对紫檀木书桌,完全运用长短小料胶接拼合制成,束腰上的浮雕刻花,也是紫檀木拨片制成后粘贴上去的,被称为“千拼桌”,是苏作家具的典型实例。

  ■ 苏作传承

  苏作的时代面孔

  苏作家具在发展传承过程中,也随着时代潮流的影响出现多种特征。据濮安国考证,自乾隆以后,由于广作家具很快风行开来,苏州一带红木家具的造型和式样也逐渐受到“广作”影响,出现了与传统苏作不同的“广式苏做”家具,即指参照广作家具的品类和样式,按照苏作工艺生产的红木家具。另外还有一种是按照苏作传统的品类和样式,沿袭硬木生产的传统做法,在装饰手法和花纹图案上,模仿广作或带有明显外来文化影响的家具。多种形式的苏作家具,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鸦片战争爆发后,世界列强纷纷在上海设立租界,大量的海外和内陆的移民涌入上海,使得上海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大都市。上海地区传统的苏作家具,在形体结构添加了许多西方的形式特征,甚至在内部结构上也吸收了西式家具,产生了中西结合的新颖家具,也被称为海派家具。这类家具散发着海派生活的文化信息,时尚的生活功用与硬木的天然之趣交织成穿越古今的意境,也被看做苏作传统文脉的延续。

  功能与时俱进

  在北京市场上,苏作家具的魅力慢慢被人了解。以经典明式家具款型为核心,苏作家具的简约秀美,受到许多消费者,尤其教育背景浓厚的消费人群的喜爱。据张正基介绍,虽然“苏作”听上去让人想到苏州,实际上,在江浙许多地区,例如杭州、上海、常熟等,都分布着苏作家具的产业集群。甚至在福建、广东等红木集中区域,也有多家以“苏作”为特色的红木品牌。可以说,苏作生于江南地区,如今也成为古典家具行业的一大派别,为各地的红木产区提供了发展的灵感与空间。

  张正基表示,传统的苏作家具以“秀美”为特征,尺寸偏小、用料秀气,是传统苏作最大的特点。在苏作家具向全国市场进军的同时,苏作家具的特征也在发生变化,根据大多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苏作的款型更注重功能。他说:“名佳红木在刚进北京市场的时候,传统的尺寸、款型与消费者的口味不太一致,经过这几年的改良,开始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苏作家具的经典工艺和精神韵味将被保留,但是尺寸、用料厚度将有改进,达到北方人的使用习惯,被更多消费者所认可。”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冯静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