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音乐计划,邀请12组音乐人演绎写给普通人的十二首歌,新京报为你讲述合作内幕
| ||
| ||
| ||
|
“老狼”“发光曲线乐队”“《管艺》”,11月23日开始这组关键词在朋友圈蔓延。令人不解的歌名,暌违八年的老狼,小河牵头的“音乐肖像”,许多人的好奇与尘封的情怀再次浮出水面。
2007年《北京的冬天》后,老狼再未发行新专辑,而这一次是什么契机使他“复活”?一切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2015年5月,邢江波(发光曲线乐队吉他手)在北大东门的一个演出现场遇到了音乐人小河,前者受邀加入“音乐肖像”项目,改编一首曲子。完成后,小河觉得听上去十分适合老狼。于是,7月,老狼被请到小河工作室喝茶叙旧,二人更新了彼此的工作近况,也谈到了“音乐肖像”和这首歌。听罢,老狼觉得曲子很有上世纪60年代迷幻音乐的感觉,也表示对题材颇有兴趣,却并未敲定是否能够加入该项目。此后经历了种种波折与剧情,这首作品终于还是在老狼的演绎下走进歌迷的耳朵,它正是这首《管艺》。
12个陌生人,12组音乐人,12首歌,12面体。“音乐肖像”到底是怎样的一枚有魔力的项目?在老狼、小老虎、万能青年旅店眼中它是什么形状?小河自己有着怎样的解读?真正的奥妙还是要等你自己去用耳朵发现。
2010年我做了一个项目,每个月我与一位“普通人”生活一天并为他/她创作一首歌。歌名就是人物的名字。一年下来我有了关于12个人物的12首歌。我给它起名叫“十二幅音乐肖像”。今年,无意间我与朋友聊及此事,又翻开5年前的那些歌曲及视频资料,我便发现了延续这个项目的意义,它更像是一套程序。在这个“普通人不关注普通人”的时代,音乐肖像基于音乐创作行为本身,通过音乐人的视角,让人们重新关注身边的真实,而非只有遥不可及的梦想。不过,了解一套程序最好的方式不是看介绍文与用户体验,而是直接去经过它。所以呈现音乐肖像及运转这个机制,便是我们可以做的一切了。
真正让我热泪盈眶的,不是民谣、不是摇滚、不是宗教、不是自由与真理,而是将一生都奉献出,透过任何可行的方法来消除界和界所带来的苦难的人。想到他们,我对生,充满了希望。——小河自述
Who 管艺是谁?
当代艺术品收藏家,现年50岁,山东人。在上世纪80年代,这位爱好文学、诗歌、艺术的愤青在北京接受到现代艺术的启蒙,2000年左右进入艺术收藏领域,2001年在北京宋庄创建“管艺当代艺术文献馆”,2005年之后因为艺术收藏及对当代艺术的专业见解而获得国际声誉,曾受邀参与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米兰艺术博览会。与专辑中所有作品一样,姓名即作品,因此管艺即《管艺》。然而,在“音乐肖像”中,他与张洲、落音、王若姗、谭谭面等其他11人一样,都是值得用音乐被记录的“陌生的普通人”。这12个普通人有环卫工人、行为艺术家等。
What 什么是音乐肖像?
如果用百科定义的方式,“音乐肖像”是一个推动音乐人与社会大众中的任何人之间展开音乐互动体验的项目。该项目由小河在2010年完成第一期创作,于2015年7月1日重新启动。发起人小河对“音乐肖像”的解释是六个字:用歌唱去记录。记录的对象是当下社会大众中不同身份的任何人,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歌曲是记录的手段和载体。它是一个链接纽带,推动音乐人与社会大众中的任何人进行直接接触,并产生基于个体主观纪实的歌曲作品。从老狼、万能青年旅店、小老虎到万芳、林一峰,小河邀请了十二组来自大陆、香港及台湾的音乐人合作,通过改编创作的方式来演绎自己5年前写下的这十二首歌曲Demo。小河更期待它成为一个可持续的项目,让更多音乐人可以体验到这种创作方式,用唱歌去记录陌生的普通人。
How 如何“画”陌生人?
老狼
小河当初跟我讲“音乐肖像”的时候,希望这个项目能够继续做下去,一年一年,即便未来他不参与也会有新的音乐人参与进来。我觉得这是蛮有意义的,它用音乐去描述一个时代群像,可能没有那么完善,但能够展现那么多的东西,即使是一个开头,已经非常了不起。
十二个“陌生人”中,管艺还真的是最适合我去发挥的对象。我个人的成长,从一个文艺青年变成一个歌星,然后从一个歌星变成一个音乐工作者。管艺可能也会经过这种心态上的转换,他有他的成长过程,可能对他来说他是一个文艺青年,爱好艺术,收藏艺术,可能他的藏品也会因为他的喜好而改变,包括他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可能也会改变。管艺比我大不了多少,所以从经历和某些心态上面,我觉得我们还是比较能够理解的。我们都经历了整个国家、时代的动荡,包括时代的变化,从我们最初的年轻时代,一种特别白衣飘飘、风花雪月的状态,到后来特别充满激情的革命年代,再到后来理想破灭、随波逐流,回到现在平静的生活状态,我觉得,应该是可以体会到的。
小老虎
我本身很喜欢小河的音乐,记得高中那会儿买过他的专辑《飞的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还把它当做代表我精神世界的东西送给我很喜欢的姑娘,非常珍贵。2010年我就知道他在做这么一个项目。“音乐肖像”就像是你从自己的小花园里走出来,走进别人的小花园里,看一看,找回小学时候第一回去公园的感觉。回家写了今天的游记。
我们参与这首歌的主角“谭谭面”,是一个失聪的女孩,挺漂亮的,梦想是做个模特。“听不见”是我们认识她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小河给我们展示的素材里,谭谭面在新光天地外面给小河走了一段模特步,特别动人,直接构成了这歌里的一个重要画面。我特别喜欢小河之前录的Demo,他里面有句歌词:“听不见,那又如何?”事后我们对作品做了很大改动,但保留了这一句。《谭谭面》这歌里已经包含了很多眼光: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女孩,看到的是她写的文字、她的故事、小河眼中的她、小河摄像机里的她。在这个层面里,我们尽可能像绘画那样画出了一个她,也通过她再画出点其他人的样子。
万能青年旅店
做这首歌,我们花了一个星期。Demo的词曲是非常完整的,线索连贯,几乎每一句歌词都有意义,有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的做的就是编曲。喜欢,保留;不好,推倒重来。我们都是慢热的角色,对一首歌的接受需要很长时间,比如说《十万嬉皮》,很长时间人家说这怎么唱啊。因为歌词和曲子我们的创作是分开的,一定要有时间去消化。何况《张洲》这歌连曲子都不是我们写的,陌生感肯定特别强,所以需要时间去接触它,然后觉得这个跟我有关系,再然后吉他怎么弹才知道。这首作品跟张洲这个人的经历起伏是一样的,在海里,主导不了什么,看运气,宿命。但是他的运气好又不好,赶上打仗,又幸存下来。因此我们编曲上尽可能少渲染,都是原声乐器。
“音乐肖像”这种形式非常勇敢。作为一个创作者,在一天之内如何获得足够多的素材,接下来如何取舍,如何扮演一个好的深入者尽快了解他,都不是那么容易。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古珺姝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