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社区养老设施全市覆盖,仅4%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全市人均养老设施用地达0.25平米
昨日,北京市规划委和北京市民政局发布《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社区养老设施要覆盖全市,全市人均养老设施用地将达到0.25平方米。
同时,《规划》明确了北京“9064”养老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养老。
按照2020年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规模400万人测算,将有384万老人居住在家里,依靠家庭和社区养老设施安享晚年,将有16万老人入住机构养老。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为
【机构养老】
16万张床位主要服务失能老人
根据北京市民政部门的统计,2014年底全市常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为3.4张,与国外先进水平(百名老人4-8床)和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实际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红兵表示,根据国际经验,机构养老设施应以失能失智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长期照护服务。但现在入住机构养老设施的不能自理老人仅占30%。
按照《规划》要求,未来北京将建成16万张养老床位,其中70%为护养型床位,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护养需求。截至2014年底全市有养老院、护养院等机构养老床位约10.9万张,这也就是说,未来还需新增养老床位约5.1万张。
《规划》提出,养老机构的床均用地面积一般为20-40平方米,非集中建设区可适当提高、但不应超过60平方米。床均建筑面积一般为35-45平方米,特殊地区或特殊设施的床均建筑面积可适当放宽。
同时,对于中心城、新城以及乡镇和农村地区,《规划》也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旧城内百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按2.5床配置。新城百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按4.5床配置。而对乡镇和农村地区,到2020年,本地常住人口中百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按4.0床配置。
【社区养老】
新小区需配养老设施同步交付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社区养老设施基础薄弱,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城镇社区由于缺乏统筹、用地紧张,养老设施场地严重不足,日间照料、文体活动等设施难以满足需求;三分之二的乡村尚未健全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社区托老所使用面积差异大,大部分使用面积不足500平方米,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这位负责人表示。
《规划》提出,社区养老的发展是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健康养生与精神慰藉等五大类综合持续照顾服务。至2020年,将有6%老人依托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安享晚年,实现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
《规划》要求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进行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场站等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其中,托老所每处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服务人口规模约0.7万-1万人。老年活动场站每处建筑面积约200-250平方米,服务人口规模约0.7万-1万人。
对于新建的小区,《规划》要求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相关要求列入土地出让合同,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而对于老旧小区,《规划》则明确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补充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出租用于商业活动的,应予以收回,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化配置。
【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中心需提供上门服务
根据《规划》,未来90%的老年人,即到2020年,有360万人在家养老。李红兵介绍,为居家养老建设养老设施主要是针对住房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餐桌、家政服务等社区公共服务。
《规划》要求,新建社区和住宅需按照《关于住宅适老性规划设计有关意见的通知》等相关要求增强适应性及灵活性,预留今后改造的条件。老旧小区加快实施无障碍改造,加快实施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的无障碍改造。
此外,北京市将通过居家养老券服务制度的实行,解决失能失智及高龄老人等特殊老人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与精神慰藉等五大类服务需求。北京市还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家老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服务,并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上门服务。
李红兵介绍,未来,北京市还将选择有资质、有一定规模的品牌餐饮企业,政府给予适度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社区养老餐桌的建立,为老年人提供配餐、就餐、送餐服务。
“我们还要建立居家养老专业服务队伍,招聘居家服务养老员,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居家服务。”李红兵说,北京市还将发挥社会各类心理咨询专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依托“96156”社区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等多方式的精神关怀服务。
■ 追问
“0.25平米”是否太小?
对于实现全市人均养老设施用地将达到0.25平方米的目标,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均养老设施用地是按市人口总量测算,不是每个老人的平均用地,该标准也高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
另外,根据测算,到2020年,北京将有400万老年人,而全市养老设施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16万张床位。这些床位够用吗?
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红兵介绍,机构养老设施应以失能失智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长期照护服务。因此,要求养老床位70%是护养型床位。
李红兵还表示,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控制”原则,北京主要发展低、中端的为 “三无”、“五保”、低收入老人以及残疾人服务的保障型和为工薪阶层服务的普通型床位,适度建设满足高端养老需求的舒适型床位。
闲置资源怎样改建养老设施?
《规划》中提出建设养老设施要“优化提升存量、多渠道多方式保证增量”,在机构养老设施建设时要与优质医疗资源结合建设,在社区和居家养老方面利用闲置的社会资源。那么,哪些闲置资源可以利用?如何利用这些资源?
北京市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建设养老机构和新增床位将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利用自有用地或闲置设施建设养老设施,如一、二级医院闲置床位及闲置的市政设施、工业厂房、学校、宾馆、商业设施等。
李红兵介绍,未来,民政部门将联合规划、国土及住建部门,对企业自有用地改为建设养老设施用途的,相关手续进行简化处理。“未来,企业或集体原来用作宾馆的,如果要改成养老设施,手续会更简单。”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