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健康周刊·聚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健康周刊·聚焦

人子宫移植:生育后摘除子宫是更好的选择

中国首例人子宫移植成功,亲属捐献更易成功

2015年12月01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近日,中国首例、全球第12例“人子宫”移植手术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取得成功。

  子宫,是孕育生命的器官。但目前在国内,很多女性因子宫性不孕难圆妈妈梦。近日,在11个学科协作、38位专家教授的联手下,中国首例、全球第12例“人子宫”移植手术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取得成功。幸运儿是来自陕西安康的22岁女大学生屈婷(化名),为她捐献子宫的,是她的母亲。作为国内人子宫移植第一人,等待屈婷的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彼此”的寻找

  由于子宫发育不良或因子宫肌瘤等原因导致子宫病变,统称为子宫性不孕。据公开资料显示,这类患者约占不孕不育患者总数的8%。虽然我国目前还未有确切统计,但据估算,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中约有10万至12万患有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

  “子宫性不孕的病人我们接诊不少,但以前只能告诉她们没有办法。”西京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杨红介绍,就子宫移植手术而言,子宫的血供很多,血管纤细,尤其是静脉变异多,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再加上子宫位于盆腔较深处,这些都是人子宫移植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对于妇产科而言,没有任何移植经验,很多东西都需要探索。在手术之前,妇产科特地请来了医院里经常开展器官移植的科室专家,如消化外科、肝胆外科、心脏外科、泌尿外科、显微外科等,这些专家提供了移植病人的管理、用药、抗排异、抗感染、抗凝等治疗相关经验。

  “妇产科医生多年来就有这个梦想,但一直没有实现,因为难度太大。”西京医院妇产科教授田扬顺指出,子宫的位置深,整个手术就像伸手进井里操作一样,难度很大。另外,子宫的血管非常细,要在手术中重建移植子宫的血运,恢复其供血也是最大的挑战。

  从2012年6月开始,西京医院就开始了子宫移植方面的相关研究试验,选择了与人类子宫性状接近的山羊,通过对数对山羊间进行子宫移植,以积累在手术、麻醉及抗排斥反应等方面的经验。

  但人子宫移植并不是简单地把子宫切下再缝合到另一个人身体里,这其中还牵扯到伦理、公证等很多复杂的程序。“我们在寻找病人,病人也在寻找我们。”杨红说道。

  2013年,屈婷因始终不来月经,在西京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在屈婷进行手术的前两年,屈婷的母亲曾瞒着女儿四处打听,想了各种办法,却始终以失望而归。为了让闺女有个“圆满”的人生,这位母亲还曾对屈婷的主治医生提及,她愿意用命来交换。

  一切都是这么凑巧,屈婷的疾病、母亲的迫切愿望、西京医院试验积累的成功经验等,让屈婷成为了国内“人子宫”移植的第一人。

  术中:重建移植子宫血运

  要实现屈婷当妈妈的梦想,不仅仅是子宫移植。

  今年4月和8月进行阴道成形术后,医生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取得了屈婷和爱人的受精卵并冷冻。

  11月20日,由西京医院妇产科主任陈必良领衔,11个学科、38位专家协作,共同为屈婷和其母开展手术。陈必良称,由于子宫位于人体盆腔深部,血管纤细,血管切取、缝合难度极大,加之排斥反应强烈等,子宫移植仍是世界性医学难题。

  达芬奇机器人的运用,可以为主刀医生呈现体腔内三维立体高清影像。术中,屈婷母亲仅出血10毫升,第二天即可下床行走。“手术花了4个多小时,切下的子宫不能有任何损伤,需要足够长的血管保证移植后的供血恢复。”

  随后,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妈妈的子宫在屈婷的体内“扎根”,血管吻合又花费了数小时。“整个手术历时14个小时,基本就是在切血管和接血管。”陈必良介绍,子宫是通过血运支持的器官,它的第一个移植难题就是接血管,重新建立子宫的血流。因为子宫的血管壁薄,手术中一不小心碰破血管,其他血管就可能形成血栓,导致无法缝合,增加失败可能性。

  术后:抗排异的探索

  接下来,屈婷要度过抗排异和抗感染的难关。抗排异药的合理应用是子宫在屈婷体内长期存活的第二大难题。

  陈必良指出,子宫的排异反应比其他器官还要强烈,由于以前没有人做过,因此针对子宫的抗排异药使用没有标准,“使用哪种药、使用多少剂量比较合适,都需要摸索。”

  屈婷需要每天照B超监测子宫的情况,经显微观察、B超显示、超声血流检查等手段观测。目前,新子宫血供很好,内膜生长情况也不错。

  而子宫孕育生命的作用,还有赖激素的辅助。

  杨红称,屈婷卵巢完好,具备正常女性内分泌功能,激素情况目前很正常,暂时不用考虑使用外源激素,理论上讲应该是具备怀孕的激素需求。“毕竟是前无古人的状况,她要经过多长时间的观察才可以开始下一步还是个未知数,但至少也要经历数月。”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球12例成功的子宫移植患者中,仅有1人成功用新子宫孕育出了新生命。新子宫的到来,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屈婷具备了孕育生命的能力。对于她来说,当妈妈的路上还有很多未知数。

  ■ 热点问答

  术后摘除子宫是更好的选择

  怀孕及生育后服用抗排异药吗?是否会对胎儿及母体造成影响?

  杨红:怀孕中服用是否对胎儿产生影响也是争论的焦点,应该是减量抗排异药物,尽量减少对胚胎的影响。

  完成生育以后就把子宫摘除对患者而言是更好的选择,还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留着必要性不大。否则她需要终身服用抗排异药,而抗排异药会影响她的免疫系统,对身体造成影响。但最终还要看她个人的意愿。

  屈婷的妈妈已有43岁,她捐献的子宫是否适合孕育生命?

  杨红(西京医院妇产科副主任):老年人的子宫和年轻人的子宫区别在于,前者没有雌激素的作用,只要给予雌激素就会恢复它的生育能力。即便是刚绝经的子宫也可以用于移植,绝大多数经过激素的刺激可以运转正常。况且43岁应该还算是育龄,瑞典那例成功孕育生命的子宫年龄已有61岁,比我们这个大多了,按说我们这例子宫应该是更合适。

  手术对子宫的捐赠者和受捐者有特殊规定吗?

  杨红:手术针对的是先天性无子宫患者和一部分因疾病切除了子宫的子宫性不孕群体,亲属捐献的话会更容易成功。另外,其他人愿意捐献者也是可以的,只要是合法的、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且配型合适,都是可以捐献的。

  全球子宫移植情况

  2000年

  一名沙特女性进行了世界首例子宫移植,术后3个多月因血栓被迫摘除。

  2012年5月

  土耳其完成一例子宫移植手术,患者进行试管受精体外成功怀孕,但之后流产。

  2012年至2014年1月

  瑞典有9名女子陆续接受亲戚捐赠移植子宫,在尝试怀孕。

  2014年10月3日

  全球首个在“移植子宫”内孕育的婴儿在瑞典出生。这位新晋妈妈现年36岁,她天生没有子宫,但卵巢功能良好。她通过剖腹产下一个体重约1.8公斤的男婴。母子二人情况良好。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