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书评周刊·排行榜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6:书评周刊·排行榜
上一篇

《故宫日历》 一本日历畅销的秘密

2015年12月0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文事

  如果说《秘密花园》以其轻松的解压功能达到准确定位,瞬间引爆今年中国的涂色书市场,那么《故宫日历》则是以六年来的深耕细作和持续自我升级,逐渐被更多的读者发现,从而成为爆款书品,引发日历类产品市场的大爆炸。对比市场上多样的日历类产品,《故宫日历》的独特性仍旧是无可取代,并且在众多仿品面前具有可持续性的开发价值。

  《故宫日历》自2010年重新出版以来,逐渐得到读者认可和欢迎。很多人会纳闷,一本普通的日历,怎么就成了这么吸引目光的作品。好作品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背后必有一群人的付出,以及一些扎实观念的支撑。仔细观察《故宫日历》,我们可以去追踪它获得读者肯定的轨迹。

  传统具体的温度

  《故宫日历》是一个连续性的出版物。故宫博物院曾于1933年至1937年推出五期《故宫日历》,日期集自院藏古代碑拓作品,每日配一张故宫藏品图片。2010年版《故宫日历》,原汁原味复刻1937年版《故宫日历》,一股浪漫的怀旧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11年,生肖兔,仕女花鸟画专题。2012年,生肖龙,主题为紫禁城龙时空。2013年,生肖蛇,主题为山水画。2014年,生肖马,以马为主题,快走踏清秋。2015年,以羊为主题,美意延祥年,同时又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突出贺岁、贺寿、吉祥的色彩。2016年,生肖猴,《故宫日历》在内容编排上,因猴生性活泼机敏,故选故宫博物院所藏以喜庆、娱乐为主题的绘画文物结集成册,多彩的画作,蕴含吉祥安康的祝愿。它有主题的连续性,有形式的连续性,更有内容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给《故宫日历》带来源源不断的读者,这是其他畅销书所少有的特性。一旦读者喜欢上《故宫日历》,就会接连不断地收藏下去。

  拿起《故宫日历》,朱红色布面烫金,让人联想起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具有吉祥、喜庆的色彩。生肖logo和主题,让这些传统文化以别致的形式重新焕发生机,给人以新的观感。碑拓集字来呈现日期和节气,透出古雅和书卷气,让一册日历静静地沉淀下来,成为耐品耐读的艺术品。节气、物候、时令要素的增加,触发大家走进大自然,走进传统文化,去感受我们曾经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曾经的天人合一式的自在。最后,整个日历的藏品部分,透露着宫廷特色和传统文化之美,通过这些触手可及的物事,传统不再是一个概念,而具有了具体的温度和质感。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理念

  一册小小的《故宫日历》,已经走出了图书的概念,它与文创、礼品、时尚生活等概念结合起来,丰富了出版的概念和内涵。它启示人们,书要有实用性,有文化格调,有可以触摸得到的体温,要引发读者每天的参与。读书成为每日一次的功课,记录也有了时间的刻度和文化的印迹,这也是它能在数码和移动时代作为日历功能的纸品依旧坚挺的原因所在。

  有读者在博客上每天坚持晒自己读《故宫日历》的心得,充分展示了《故宫日历》实用和文化传播兼备的功能。依靠读者的力量,在三联书店、时尚廊书店乃至机场书店的排行榜上都可以看到《故宫日历》。在今年的双十一大战中,各大电商的图书销售榜上,《故宫日历2016》一直名列前茅。在微信朋友圈,大家也乐意晒出这份别致的作品。对于很多读者来说,读《故宫日历》成为每一天的文化功课和流行生活方式,晒《故宫日历》成为网络流行活动。《故宫日历》逐渐成为一种格调的代名词,也让这个产品具有了持续性的吸引力。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一系列隆重的展览让爱好艺术的观众们过足了瘾。故宫文创方面各种脑洞大开的产品,也不断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在艺术和文创之间,《故宫日历》以纸质书的温婉形式和丰富内容,遴选故宫博物院的丰富藏品,成为一份温暖的礼物,从故宫博物院走出来,走进新的一年,走到读者的手中。收藏一册《故宫日历》,成为很多喜爱故宫博物院的读者的一个习惯。

  《故宫日历》作为日历的特殊性,大概具有三个月的黄金销售时间,之后在收藏市场却具有更高的身价。2015年的日历发行之中,一则新闻报道赚足了读者的眼球,新闻报道说《故宫日历》新日历卖断货,老日历价格直线上涨。2010版的《故宫日历》价格被炒至2000元以上, 2011年至2014年版的《故宫日历》标价也多在400元以上。而如果想一次性集齐已出的日历,价格要高更多。畅销书做成常销书,并带动旧书市场及收藏市场的繁荣,《故宫日历》做出了别样的销售和文化风景。

  实际上,不少出版社已经嗅到了日历这一文创产品所蕴含的价值,包括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比如“未读”与企鹅出版社合作开发的手账、日历组合,《读库》也有几款图文并茂、印制精良的日历,实用价值外,我们或可期待文化创意工作者们在日历上花更多心思,可以有更多美好的日历可供选择。

  (徐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