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志愿者组织多种活动;市民政局发布“十三五”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指导目录
|
新京报讯 (记者李婷婷 沙璐 吴为)在昨天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动员各区县、各系统、各志愿服务组织的100余万志愿者,进社区提供敬老爱老志愿服务,各区县组织了交通志愿者、环保志愿服务队等活动。
150名志愿者疏导交通
东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青春伴夕阳”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阳光助残”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等活动。
通州则组织150名“交通志愿者”,在全区设立30个志愿服务岗亭,由志愿者向市民提供信息咨询、交通引导、交通疏导等服务。
怀柔区志愿者联合会组织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等的志愿者来到九渡河镇黄坎村,进行义诊和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
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举办北京市交通安全日宣传活动,妇产医院开展了义诊志愿服务等。
七千“巾帼”进社区服务
记者从全国妇联了解到,北京市目前有5800多个巾帼志愿者队伍,25万多名志愿者;全国登记在册的巾帼志愿者已有970万人。
昨日一大早,朝阳区“京民社区邻里互助社”、海淀区韩家川大院社区“爱心妈妈”团队、顺义区“雷锋巾帼亲情服务队”等巾帼志愿团队的7000多名志愿者,来到社区空巢和残疾老人、困难群众等家庭,为这些家庭提供生活帮扶,并为社区老人理发、健康检查、文艺表演等。
据了解,这些都是全国妇联开展的“邻里守望·姐妹相助”巾帼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北京16个区的社区、家庭、邻里之间都在开展。
■ 发布
社区志愿服务需帮扶七类人
在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期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指导目录》。《目录》提出了北京社区志愿者提供的75类、141个志愿服务项目。
《目录》包含重点人群帮扶、便民利民、社区营造、农村特色项目4大类服务项目。在重点人群帮扶一项中,明确社区志愿者需要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特困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优抚对象和社区矫正人员7类人提供志愿服务。
在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中,提出社区志愿者要为社区老年人开展亲情陪伴志愿服务,为老年人读报、聊天,减少老年人孤独感和寂寞感。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目录》提出要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生活需求调查,帮助解决在房屋租住、就业就医、子女入托、入学等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布这些服务内容旨在为“十三五”期间开展首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参考指南,吸引社会各界服务资源进入社区,造福居民。
■ 案例
青年志愿者坚持“临终关怀”项目20年
昨日,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举行了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除了回顾这20年来开展的一些志愿服务项目之外,志愿者们还现场教授外国学生学习书法。
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5年,至今已有20年,目前大约有本科生1500人。
杨勇是人大94级的学生,大二时加入青协。“那时候设备简陋,没有办公室,也没有自行车,一般都是走着去贴海报,”杨勇说,那时青协刚成立,很多活动都是大家商量,集思广益,“比如双榆树社区离我们很近,我们就想看看那里需不需要志愿服务,就和社区联系,当时还要在海淀区政府备案。”
后来,有一些项目对他影响很大,例如临终关怀项目。他和志愿者们去了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发现那里的人非常孤独,希望人们去探望。这个志愿项目一直坚持到现在。
20年过去了,杨勇说,人们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认识变化很大,“比如同伴教育,这在我们当时很难开展。”而现在,关注的人越来越多。
同伴教育是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普及性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是青协青春健康项目中的一部分。
据青协一位副会长介绍,青春健康项目开始于1999年,已累计举办防艾主题活动700余次,比如去佑安医院探访艾滋病患者,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目前已发展成一项常态性活动,“效果很好,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申请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
除了健康知识普及,这位副会长介绍,17年前,青协还与农民工子弟学校华奥学校签署了对口支教服务协议,一直坚持至今。在2004年,青协还与《新京报》联合主办了爱心义卖活动,所得款项全部捐给华奥学校贫困学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