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说到底,这还是一个传播学的问题,由于最初发布的信息有限,导致此消息在传播过程中“荒腔走板”,引发了舆论的围观。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政法大学聘任邓亚萍为该校兼职教授一事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一些法大校友和网友对邓亚萍任职法大提出质疑,认为一个乒乓球明星,怎么能去政法大学当兼职教授。
邓亚萍任职法大,质疑声此起彼伏,其关键就在于人们觉得“违和感爆棚”、跨界太大。不过,网友的这些质疑,貌似也怪不到邓亚萍头上,因为当初中国政法大学在发布聘请邓亚萍为兼职教授这则消息时,就没说清楚到底要请人家干啥,教啥课、做啥事。相对于笼统的信息,发布却又异常高调,这难免引发公众的广泛质疑。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邓亚萍虽是乒乓球世界冠军,也有着清华英文学士、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硕士、剑桥大学土地经济学博士这样“彪悍”的学历,有着在国际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人民日报社等部门任职的辉煌履历;但无论从她的运动员生涯来看,还是从她的学历、职业生涯来看,似乎都与法学不搭界。
聘请一位体育明星为兼职教授,且信息发布不够充分,这就难免引起部分法大教授、学生、校友等的质疑。不过好在,面对质疑,中国政法大学及时回应,称聘请邓亚萍为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其主要工作是支持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发展。”
也就是说,中国政法大学聘邓亚萍,不是去教法律,而是去提高乒乓球队的水平。从这个角度讲,聘邓亚萍做兼职教授,似乎也无不可。但此事的争议,则是由于最初发布的信息有限、语焉不详,导致事实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至于此消息在传播过程中“荒腔走板”,引发了舆论的围观。
事实上,人们并不反对大学与明星、名人合作,毕竟这会提高大学的知名度。但是,大学从程序上、从信息披露上都要充分尊重学术规范,按程序办事。千万别在跟明星的合作中显得“吃相难看”、有些掉价。
□陈小二(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