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6:旅游周刊·活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6:旅游周刊·活动

2015新京报阿左旗杯纪实摄影大赛颁奖典礼暨图片展

2015新京报阿左旗杯纪实摄影大赛揭晓

2015年12月0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2015新京报阿左旗杯纪实摄影大赛颁奖典礼现场。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戈壁幼儿园
穿沙公路
敖包祭祀
沙力搏尔式摔跤

  12月6日,镜头下的阿拉善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2015新京报阿左旗杯纪实摄影大赛颁奖典礼暨图片展在北师大京师大厦图书馆举行。2015新京报阿左旗杯纪实摄影大赛由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旗委宣传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文化旅游局、新京报社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MBA中心协办。

  比赛征集活动从今年7月开始,阿拉善左旗的人文自然资源,以及新京报在全国媒体的影响力,比赛很快就吸引了上千位报名者。最终选拔出的9名学员来到阿拉善左旗,跟随三名国内外著名纪实摄影大师王身敦、严志刚、何龙盛,在8.04万平方公里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进行纪实摄影创作,透过镜头,对阿拉善左旗的自然与人文、生态与环保进行全方位视觉捕捉。又经过半年的甄选沉淀,2015新京报阿左旗杯纪实摄影大赛颁奖典礼举行。

  阿左旗旗委常委、旗委办公室主任王利军在致辞中说,阿拉善左旗既有以广宗寺、福因寺为主的具有浓厚藏传佛教色彩的八大寺庙古迹,又有以全球唯一的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及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的自然景观,阿左旗举办纪实摄影大赛,摄影师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了阿拉善左旗的真实博大厚重。

  9名学员最后被分为三组,三组的纪实摄影主题和路线各不相同,三位导师抽签决定所带领的组队。第一组的主题是:骆驼,阿拉善左旗是双峰驼的故乡,骆驼与人、环境、社会生产的关系和骆驼经济是关注的重点,其中来自山西教育部门的杨治国和来自甘肃日报社的曹志政拍摄的骆驼故事分别获得三等奖,第二组主题关注中蒙边境乌力吉苏木镇上的人文故事,第三组纪实摄影主题为穿沙公路和祭敖包,来自山区基层小学教师齐水勇和职业摄影记者柳涛分别获得二等奖,来自河南洛阳的独立摄影人吴东林获得最佳单幅作品奖,原长江商报现无界传媒高级影像记者原丽阳拍摄的视频获得新媒体奖。

  另外,2015新京报阿左旗杯纪实摄影大赛颁奖典礼现场,观众也就提升摄影技术和理论知识等摄影问题与现场嘉宾交流。2015新京报阿左旗杯纪实摄影大赛图片展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一层大厅展出,持续到12月10日。

  ■ 现场分享

  “天地间有条金色曲线”

  现场几位获奖学员分享了自己在阿左旗的经历。教师齐水勇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看到阿拉善左旗一望无际的荒漠,“天地之间有条金色的曲线,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沙漠。”在拍摄戈壁幼儿园的晚上,他说自己迷路了两个小时,“回想起来是一段特别珍贵的创作经历。”杨治国谈及自己拍摄的骆驼人家,用照片讲述草原上几代牧民之间的传承故事,获益匪浅,内心也被阿左旗淳朴的人心打动,一头骆驼上万元,散养在茫茫戈壁上,之前很奇怪为什么不会有人偷骆驼,当地牧民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有人偷骆驼呢……

  “现在拍摄最难的地方就是太容易”

  一等奖,很遗憾,空缺!据说三位导师王身敦、严志刚、何龙盛最后也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严志刚在现场回答观众问题“好照片有什么标准?”答案是“没有标准,每个人欣赏的角度都不一样,一张照片如果触动你的心灵,那就说明了这张照片的价值。”

  还有同学提问怎么选择拍摄角度,严志刚说,“现在拍摄最难的地方就是太容易了”,摄影不再是特权,每个人都是摄影师,摄影却不是按下快门那一瞬间,更需要在按下快门之外多多学习揣摩,“拍摄到最后,其实是拍自己。”

  ■ 美丽阿拉善

  难忘土地的热情和力量

  阿拉善左旗旗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红霞介绍,现在阿拉善旅游主要是三大节庆并重,除了越野e族英雄会,还有阿拉善左旗的奇石文化,2008年阿拉善被命名为全国第一座“中国观赏石之城”。另外,阿拉善左旗是中国骆驼之乡,古老的传统在延续。为加大阿拉善双峰驼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将每年的11月第一个周末固定设定为阿拉善骆驼那达慕大会节庆活动,这个时候的骆驼是一年中最漂亮的时刻,更是让人难忘这片土地的热情和力量。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曹燕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