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推荐
经济放缓并不可怕,关键看自身能不能承受、能不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机会。考虑到需求从哪里来,我们就能有的放矢地寻找存在潜在投资机会。
据媒体报道,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45个月同比负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PPI同比下降5.9%。事实上,在8月份跌至“-5.9%”后,中国PPI已连续四个月保持在这一近六年的最低位。
目前大多数宏观经济指标都告诉我们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确在放缓。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结构面临拐点。在未来数十年内,适龄的劳动人口占比将大幅下降,而老年人口比例将大幅增加。伴随而来的则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幅增加,而制造业占比下降。
相比以上工业数据,根据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8.4%,远远高于第二产业和GDP增速。同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51.4%,再度超过50%,创历史同期新高。
劳动人口占比下降已经引起了决策层的重视。然而,即便推迟了退休年龄以及放开了二胎政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依然不会改变,只会被延缓。经济学上已经证明,老龄化对于潜在增长率的影响十分明显。老龄化的社会在创新、创业方面几乎乏善可陈。日本经济陷入长达二十年的增长停滞,并且在新兴的互联网领域没有出现任何具有影响力的、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企业,跟其人口老龄化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经济放缓是人口老龄化的一个体现,接下来它将在各个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首当其冲的是资产回报率的下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增长放缓将会导致投资回报率的减少。如果不提高生产效率的话,投资回报率几乎不可能有所提高。由于缺乏创新创业,或者说老龄化社会缺乏某种进取精神,投资机会也会变得较为稀缺。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积累的财富追逐少数可投资资产,将会造成投资回报率下滑以及资产价格泡沫。
为了对冲下滑的需求,国家不得不替代私人部门提供需求——通过激进的货币政策和不可持续的货币扩张来支持经济成长。然而,需求是结构性的,刺激短期的需求并不能造就长期的繁荣。但这些政策也是双刃剑。政府部门通过基础建设等建立起来的信贷繁荣,最终可能造成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和不良资产堆积。
需求的问题不是刺激就能解决的,这也是供给侧改革被提上议题的原因。其实,尽管供给侧如今才被讨论,但可以说,这一年多以来的互联网+运动,的的确确是在供给侧创造需求。外卖、电影、打车、租车、租房等等,没有一个领域互联网企业没有补贴。所谓的烧钱争取用户,其本质上就是供给创造需求。
在经济放缓的阶段,需求要么被创造,要么被从旧的传统的模式中被抢夺到新的创新的模式中。互联网企业的兴起,不是创造需求,而是抢夺了传统行业用户的需求。那么,考虑到需求从哪里来,我们就能有的放矢地寻找存在潜在投资机会的企业和创业良机。懂得了大环境大趋势,小的决策亦变得清晰起来。
当然,经济放缓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有方方面面。对于有的人而言,是工资收入增速的放缓;对于有的人而言,是养老金的不够用。对于身处这个经济每一个单元的人来讲,经济放缓对他们的意义都各不相同。其实,经济放缓并不可怕,关键看自身能不能承受、能不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机会。
□向小田(财经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