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医院医疗专家援助几内亚,抗击埃博拉病毒,传授医术
新京报讯 深夜的首都机场大厅,前往几内亚的医生们整装待发。这一天是2014年8月16日,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专家组成的中国第24批援助几内亚医疗队出发的日子。
此前,世卫组织宣布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此时刻,中国政府派出3支专家组分赴西非三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疫情进行技术援助。
迎难而上 直面埃博拉
医疗队援助的中几友好医院是一家由中国政府援建、几内亚人管理的医院。从2014年3月几内亚发现首例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并迅速传播后,几内亚人民是谈“埃”色变。
内镜检查,是一种高风险的检查,医生很可能通过接触患者的体液被埃博拉病毒感染。消化科内镜专家吕富靖走进中几友好医院内镜室时,他的内心不平静。这里的医生杰塔,因为内镜检查曾经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侥幸存活。此时,他正等待着吕富靖传授医术。
为了减少吕富靖被感染埃博拉的风险,原则上他不参与具体检查,但看着一些病人由于无法明确诊断而延迟治疗,吕富靖坐不住了,决定参与内镜的操作检查。吕富靖很幸运,到目前为止,他没有出现发热症状,而杰塔的内镜检查技术一天比一天精湛。
倾囊相授 医者无国界
对于几内亚的神经外科领域来说,友谊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陈旭是个“宝贝”。几内亚全国只有3名神经外科医生,由于缺乏受过显微操作培训的医生,惟一的一台手术用显微镜一直闲置。
陈旭主动找到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伊布拉辛,共同规划出显微神经外科的操作培训流程。但伊布拉辛已经55岁,从事神经外科20多年,要改变他的传统观念要慢慢来。陈旭找来国内的显微手术录像,边看边讲解。
伊布拉辛从最开始的10分钟缝一针,到能够15分钟缝20针,每一次训练都非常认真。
3个月后,在伊布拉辛首次独立完成显微手术后的第二天,他激动地说:“几内亚第一次独立完成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这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飞越万里 传递救命药
今年7月10日凌晨,在北京飞往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航班上,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馆参赞贾桂玲小心保护着一个药箱,每隔2小时,她就会取出药箱里快要融化的冰袋,再放入存放在飞机冰箱里的冰袋。药箱内是一种需要低温保存的抗尿崩症药物——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
在科纳克里,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正焦急等待。
两周前,中几友好医院收治了一个3岁的颅咽管瘤合并脑积水患者,病情十分危急。中几双方医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但孩子尿多的症状并未好转,出现了尿崩症。而抗尿崩症的药物在整个几内亚境内都遍寻不到。
医疗队决定向国内求援。此时正值医疗队分批回国休假之际,刚刚回国的医疗队队长、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得知此事,立即赶回医院协调。正巧要于7月10日返回几内亚的贾桂玲,承担了带回冷链药品的任务。
当飞越了一万三千公里的救命药,顺利到达中几友好医院时,小患者的妈妈喜极而泣,不住地说:“这是我孩子的命!感谢北京医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