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片】
徐浩峰要做写实的人文武侠,便要呈现一个剥去了皮的武侠世界。“师父”是个泛称,却有多重释义。当师父遇上一个军阀渐强而武林式微的世道,一个科技对抗武术的时代,他利用或是重建“师父”这个个人身份的全程,都有了更加厚实的寓意。
徐浩峰在做电影的路上,一向是不刻意讨好市场的,从一件买票趣事中便可窥一二。上周我到柜台买《师父》的点映票时,匆忙道:“您好,《师父》,6点25场的。”工作人员跟我确认了两次,仍不解:“我知道时间,但是您要看什么电影?” 我这才反应过来——他对着一个喊“师傅”的买票者,一定十分莫名吧。
电影名字直接沿用小说名字,他自己做导演的三部作品里,有两部如此。从《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直到这部《师父》,名字都和他炽烈的个人风格如出一辙,硬气而不必商量。
凭着这种态度,他端端正正地站着,朝武侠世界丢来了一些差异化的奇景。在《师父》里,没有格斗式的血污淋漓,不是港式的花式肉缠,没靠特效和3D就让观众们爽爆。比如他给冷兵器的撞击声配上了节奏鲜明的电子乐,夹杂着器械刮着风的声音,别有一番新鲜的感官刺激。这些不常见到的视景,基于的是正门的武术理论体系,是写实功夫,正如徐浩峰自己所说“我是用知识来拍电影。”门外汉如我,既看不懂拳理也琢磨不清拳技,但那种“脚挪半分就将毙命”的紧张感,以及比武时有理有节的分寸,都能在利落的剪切感受到。
刀剑无情,拳理有心,操纵这拳理的人自有其思维逻辑。如果说人物的外像是其性格的承载物,那么在武打世界里,还要再加上他所使用的兵器和拳理。徐浩峰本人既是导演编剧、武术指导,又是武侠小说作者,便抻开了一个灵活通吃的专属领域。他在武打设计里渗入他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在你推我挡和刀起剑落之间,传递着诸如“知己知彼”“心虚”“借势”“克服本能”等信息,文与武得以相融。从文字到影像,从招式到寓意,徐浩峰在其中获得了多少转换和融合的快感,大概只有他一人可以体会享用。
武侠故事看过一些,便知道“侠义”一词的释义虽然不同,却时常是被净化过的。而这些年徐浩峰要做写实的人文武侠,便要呈现一个剥去了皮的武侠世界——临危不惧的心理可能只是逞能,大义凛然的背后是另有所图,善未必得善报。正如廖凡扮演的师父陈识,要北上来传承咏春,这听起来本是一个全面光彩的设定。而在《师父》的描写里,他先招了一个徒弟做牺牲的棋子,又娶个女人来掩护,有情欲义气也有谋略自私,在作品里他被叫做“聪明人”,有着复杂的矛盾。因此师父是个泛称,却有多重释义。当师父遇上一个军阀渐强而武林式微的世道,一个科技对抗武术的时代,他利用或是重建“师父”这个个人身份的全程,都有了更加厚实的寓意。如此看来,一个简单的名字在电影营销上可能不占便宜,但守住了它适宜的解读空间。
写实的笔已经力透纸背,而增添了几分剔透的,是徐浩峰对于真实江湖里情的诠释。在师父向他的女人交代底细的场景里,他从一个压制住女人的招式,巧妙地翻转,化作一个撑到天黑的忏悔合十,这是细节处理上的俏皮。宋佳饰演的女人,眼睛里似有远山般的坚毅,而她不能离开天津的原因是15岁有过一个孩子,怕这个“小丑”长大了回来找她。另有一处场景很顽皮,镜头先是拍出徒弟耿良辰重伤后回来找茶汤女,剪切后发现这是幻想,原来他靠在墙边远远看着她想:“不吓唬她了。”在小说里的描述则是最后要“狠看她一眼”,写的全是一个硬汉的柔情。
这些听起来板正、实则情趣奔放的语言,在现代生活里已经很少被使用。人们惜时惜力,很少在饭局散场时宽慰地说,即使永不相见,“我们至少有一顿饭的交情。”女人会懂得精明地经营自己,又有多少人敢旷达地说“这辈子嫁过了,多谢你。” 在他的江湖里听听念念,格外有一种过把瘾的快意。
精巧的写实,奔放的情趣,《师父》是如此的武侠。电影后半段有一个场景,当几个武馆馆长压住陈识时,有人嗟叹死了的耿良辰:“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活着,武行会有趣些。”那刻我坐在影院,想到徐浩峰在文学和电影世界里已制造的种种。一件毫无疑问的事情是,有徐浩峰的电影市场真的有趣得多。
□姜姜匠(影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