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城事
下一篇

东城区年底前疏解5家市场

腾退市场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疏解经营人口7500人,12家工业企业全部外迁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郭超)过去一年,东城区悄悄在改变。不符合首都核心功能的小市场小商场逐渐向外疏解。年内东城区将完成5家市场的疏解工作,腾退市场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疏解经营人口7500人。

  “十三五”期间,东城区将以南锣鼓巷、东四三条至八条为试点,摒弃传统的大规模商业开发,向着基础设施、文物腾退、公共服务、综合整治方向拓展。

  2017年疏解50%商户

  东城区区委书记张家明透露,根据年初确定的“瘦身健体”非首都功能疏解计划,商品市场的腾退进展明显。

  东城区现有商品交易市场35个,其中:日用百货(小商品)市场8个,农副产品市场及小吃市场27个。年内东城区将完成5家市场的疏解工作,腾退市场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疏解经营人口7500人。计划到2017年底,对外疏解50%商户,全区内的小商品市场数量减少一半以上,批发、物流功能全部外迁。

  工业企业方面完成外迁,航星机器制造、元隆皮草等12家有生产活动的工业企业(其他的主要涉及机器制造、服装制造、印刷等行业)全部外迁。

  据了解,东城区在全市第一个率先推出区级《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制定了特色商业街区及平房区业态发展指导目录,从不同角度严控入口,严格禁止低端业态的增量。今年,已有1488个属于禁限目录单位的企业注册或项目未通过审批。

  张家明称,未来五年,东城区将在市场规模、功能、人口方面进一步压缩和精简,去除低端业态、外迁批发功能、疏解从业人员。到2020年末,在商品市场品牌化、特色化、便利化、市场环境优化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将试点文保区“准物业”管理

  作为全市历史文化遗存最密集、平房院落最集中的地区,东城区文保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东城区委书记张家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部分文保单位被长期不合理占用,一些有保护值的历史建筑因缺乏管理被拆除。”就在这些代表着京味儿文化的胡同和平房区里,居住了几十年的“原住民”还过着几代同堂的生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

  根据计划,“十三五”时期,东城区将集中打造“历史文化传承轴”,完成南中轴、太庙等环境整治项目;重点打造前门东区、南锣鼓巷地区、东四三条至八条地区等一批“历史文化精华区”,基本完成旧城改造、更新和古都风貌保护任务,完成宁郡王府、清末太医院等文物及具有保护价值建筑的修缮腾退。

  东四三条至八条位于东四西片平房区,是老北京城典型的传统四合院区。存在着人口密度大、低端业态聚集、违法建设存量大、“城市病”现象严重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不再以传统的大规模商业开发为解题思路,而是基于人居和风貌保护,引入政府支持、企业推进、居民参与的多元和合作治理。

  张家明介绍,例如,在东四地区原有“准物业”管理的基础上,将整个文保区列入“准物业”管理范围,制定“准物业”管理规则,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政府规划引入综合停车、环境治理、院落改造、业态更新、社区治理,这种“准物业”的服务管理模式今后将在东城区文保区逐步推开。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