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学生发明
自动雾霾净化窗 既防霾又通风
●作者:郑阳阳、陈仲琪,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二学生
面对北京的雾霾天气,很多消费者会选择使用空气净化器,但空气净化器在净化空气时不能同时与外界通风,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二学生郑阳阳和陈仲琪就发明了自动雾霾净化窗来解决这一问题。
“上高一时,每当遇到雾霾天气,体育课就无法在室外上,而体育馆空气不流通,做大量运动之后就会感到特别闷。”是否能改善一下体育馆的窗户,既能让空气流通,也能呼吸到干净的空气?郑阳阳说,作为学校的科技社团的一员,这个设想得到了社团老师的鼓励,老师觉得他们的想法很接地气,就让她们从写方案开始,一步步完成自己的想法。
“我们的发明主要是利用物理知识包括负离子技术。由于当时的知识水平有限,我们翻了很多书,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学校老师和校外工程师的帮助。”郑阳阳介绍,自动雾霾净化窗主要由驱动部分、传感器和净化系统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是,在窗户上添加一个雾霾传感器并在每个窗户旁安装上直流电机与滑轮皮带机构,遇到不同天气时,传感器就会将检测的信息传送到单片机上,通过单片机向直流电机发送信号,电机得电后转动,带动电机上的皮带,再通过皮带拉动窗户,从而带动窗户的关闭与开启。再开启雾霾净化系统就可自动保证室内良好的通风和防雾霾。
郑阳阳说,这个项目从最初的想法到最终实现,用了差不多5个月的时间,在研究过程中,她还参加了清华大学的机器人培训课,这对她的研究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我们带着项目参加过几次比赛,和很多优秀的学生同台竞技,比赛评委专家也给出了很多中肯的点评。自己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
静电防雾霾窗帘 静电场吸微尘
●作者:朱廷威,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三学生
两年前的新学期开始,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朱廷威感到北京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冬天的雾霾天气越来越多,这让他感到很压抑。一次,他无意间发现一则新闻提及荷兰科学家希望在公园制造大面积静电场来吸附雾霾。这则新闻给了他灵感,正好那段时间他们物理课也在学电场,他就开始询问物理老师有关静电除尘的原理及相关问题,并上网查资料,与老师进行探讨,开始研究静电防雾霾窗帘的制作。
朱廷威说,关于静电防雾霾窗帘他总共做了两三个版本,不断改进。如把最初设计的布艺窗帘改为铝合金窗页的百叶窗,工序减少了,清洁也更方便。窗页上喷有绝缘漆,通上高压直流电来产生静电场。此外,他还在百叶窗的内部(面向室内)增加一个布艺窗帘夹层,内有竹炭纤维颗粒和喷有光触媒材料。必要时在外层可以加装由环氧树脂绝缘板制成的防护窗框。就这样,朱廷威在校内外老师的指导下,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较完善的作品。
“这次经历激发了我的探索精神,让我对雾霾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课内外的知识。”朱廷威说,整个研究过程也很大提高了他的动手操作能力,“家里电路出问题我一个人都能修,我还曾手工做了一盏台灯给爷爷。”
停课这几天,已经上高三的朱廷威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还会看一些电子方面的书,这一兴趣也是发明防静电雾霾窗带给他的收获。
■ 焦点
家长捐净化器 学校为何拒绝?
北京市很多学校都未配备空气净化器。出于保护孩子的考虑,有家长就打算自己或联合其他家长一起为班级捐赠空气净化器。不过,家长也反映,曾提出向学校捐赠空气净化器的请求,但遭到了学校的拒绝。
北京某小学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不愿意接受捐赠,一般出于几方面考虑:如由家长采买的物品,一旦出现安全问题,由谁来负责?空气净化器在后期使用和维护中会产生一些费用,这种费用学校也未必有能力承担。此外,空气净化器属于金额较高的物品,部分家长捐赠之后,他们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会怎么看这个问题,背后可能会有别样的议论。这些可能都是学校比较担心的问题。故学校在接受此类捐赠中都较为谨慎。
■ 校长说
复课后暂未安排补课
●白雪峰,清华附中副校长
新京报:如果将来遇到雾霾严重,但并未发布红色预警的情况,学校会不会自主安排停课或不停课?
白雪峰:停课是必须由上级部门决定,如果教委没有发布停课指令而私自停课,这是违规的;教委发布停课指令,学校不停课也是违规的。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健康的情况下来确定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方式。
新京报:这次停课影响了教学进度,学校会不会安排补课?
白雪峰:目前没有安排补课。因为这次停课不是学校单独行为,而是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都面临的问题。如果事后教委要求所有学校都要进行补课,学校会遵照。因为这次属于极特殊的情况。
实际上现在学习的方式是多元的,例如我们学校的翻转课堂、微课、微视频等方式,已经研究很长时间了,正好利用这次停课的时间可以发挥作用,让我们的学生不会因为天气原因影响教学进度。
D02-D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杜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