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工作者李宏,用沙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面向社区开通热线
| ||
|
李宏 年龄:53岁
社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不足20平米的房间内,靠墙摆着三竖排木架。5层木架子上,摆满了上千个房子、人偶、花草、汽车、动物等的模型。
木架前方,王音选择各种模型,将它们摆放到不足一米的沙盘里。
半小时后,沙盘呈现出一幅景象:左上角一幢小房子,旁边是一位老人,一个木桌,两把椅子。两个栅栏将其与左下角的社区楼隔开,社区前栽满绿树、花草,右侧是沙滩、流水、小桥,但空无一人。
“你的沙盘里,家人、朋友、同事、很多很多相关的人,都没有展现出来。家里关起门来,怎么体会互动的快乐?”李宏边说,边往沙盘里加入三五成群踢球、看书、唱歌的小人儿,渐渐地,沙盘“热闹”起来。
李宏是北京国际艺术学校心理中心的负责人。2001年,她结束了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学业后回国。2011年,她来到这所坐落在距北京市区几十公里的学校,为学生们排解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学校外围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千余家企业聚集。其中的一线员工大多来自外地,长期未能回家。给开发区员工减压、普及心理知识,又纳入了她的“规划”:不仅面向他们开通免费心理热线,还专门开设了心理讲座。
她说,这么多年来,看见每个咨询后恢复健康的患者,都从心底里为他们开心。她努力将心理咨询从学校走进企业和社区,就是希望能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也希望更多的人认知到,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等重要,从而更好地生活。
“拜金女”的蜕变
沙盘,是李宏心理工作中较为常用的测试与治疗工具。
“治疗对象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法,用这些模型在沙盘上搭建任意图形,可以反映潜在的内心世界。”李宏说,通过反复沟通交流,发现问题症结,从而逐步引导。
她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21岁的大学生赵纷摆出的沙盘。“塞的满满的,全是沙发、冰箱、房子、轿车、钢琴这样的物品,梳妆镜就摆了两三个。还专门摆放了洗手间,用了各式各样漂亮的装饰。”她回忆道。
李宏还记得,当时打扮时尚的赵纷苦恼于人际交际差。她说自己没有朋友,又觉得男朋友靠不住。
“为什么洗手间会摆放这么多物品呢?”李宏问。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厕所只能进去一个人,连身都转不开。我那时就希望将来有很多很多钱,买很多很多东西。”赵纷说。
随着一段时间的疏导,李宏了解到,这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女孩,因为贫穷,也希望给生病的母亲一个更好的环境,而不断结交有钱人。她开始打扮自己,不断寻找和更换有钱的男朋友,让对方开不同的车接她上下学,她觉得这样“很有面子”。
然而,生活上富足的她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满足。她觉得自己没得到尊重,有时候还会被“动粗”,这让她很伤心。
李宏有意识地引导她找出“病因”:“我问她对方为什么伤害她?她说是花了对方的钱。然后我说,如果能自食其力,照顾母亲,情况会不会好一些?如果有人品很好的男孩子,很喜欢也尊重她,会不会考虑谈恋爱?”
找出病因后,赵纷摆出的沙盘慢慢发生了变化。物品不断减少,有了花草、人物,慢慢又有了篮球等运动器材,后来还出现了自行车。
持续了一年时间后,赵纷整个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精致的带钻服装,而是朴实的运动装;不再是只对钱感兴趣,开始讲述身边发生的有趣故事;不再分手后着急找下一任,而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规划:努力考研,照顾母亲,找一个适合的男孩子。
关注开发区留守儿童性教育问题
2012年,李宏被评为宋庆龄基金会优秀个人奖。当年11月,她在一次体检中得知身体出了状况。治疗的同时,她依然坚持工作,“当时有几个得了抑郁症的孩子,不能断了联系。”她说。
她不仅没停下工作,反而将心理咨询的范围投向了学校外围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开发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
“开发区有千余家企业,这些一线员工大多来自外地,长期离家,工作压力大,很多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李宏说,这也是她长期规划的想法。
李宏感触最深的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她说,很多开发区员工的子女,都是由家里老人照顾。但很多农村地区的老人,对孩子尤其是小女孩的性别教育并不“敏感”。那些童年受到过侵害产生心理阴影前来咨询的例子,数量不在少数。
留守儿童吴菲跟她讲述自己童年的阴影。三四岁时,吴菲晚上被隔壁叔叔带出去,对方把她放到腿上,让她玩弄生殖器。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意识到这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她觉得自己很脏,不干净,不是个好女孩。自责、自卑之下,吴菲封闭了自我,不愿与人接触。第一次来咨询时,头发都遮了大半边脸。
通过交流,李宏慢慢引导她意识到,这不是她自己所希望的,不是她的过错和问题,从而逐渐原谅自己,走出阴影。
“我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案例,认识到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李宏为此下定决心:不仅帮助留守女性疏导心结,还要让更多留守儿童的父母重视起来,从而“双管齐下”解决问题。
“战线”扩大 心理讲座进社区
“李老师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学校的心理工作者,到建立开发区的心理热线,再到为开发区员工开设心理讲座,现在还筹划着把讲座走进社区。她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贡献给心理工作,我很佩服她。”作为多年的同事、好友,清华大学唐淑芸教授这样评价道。
去年12月,一条面向开发区员工的免费心理热线开通,每周三、周五、周六下午2点至9点,是接听心理咨询的时间。
在心理热线的办公室内,摆有三部黑色的热线电话,李宏介绍,“这个电话比一般电话录音时间长,能有一千个小时不间断。”在热线咨询的时间之外,电话会自动进行录音留言。至今,心理热线已经接通了数千条员工电话。
今年10月,为了更好地帮助开发区员工,李宏和唐淑芸教授一起,为员工开设了每周一次的心理讲座。
每一次的心理讲座,都会有两百多名员工参加。讲座结束后,总有员工不愿离开,走上讲台跟她交流,两个小时的课程,常常要4个小时才能结束。
“我下一步的设想是,把心理讲座走进开发区的社区,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然后更好地去生活。”李宏畅想着,如果有一天可以去宣讲,她的题目应该是《心理健康与认识梦想》。
榜样说
从事心理工作近20年,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我动容、感动、忧伤、震撼,与此同时也深感心理工作者的责任重大。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最好的桥梁。接纳我们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敬畏生命,尊敬心灵。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左燕燕
征集令
欢迎推荐“公民榜样”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关注@新京报,发私信推荐
微信:关注“新京报”公众号(bjnews_xjb),回复“公民榜样”获取信息
主办单位:新京报社
协办单位:首开集团
指导单位: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委社会工委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