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刊·解读与反响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0: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刊·解读与反响
上一篇  下一篇

专家解读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互联网创新浪潮下 中小企业大有可为”

  互联网创业最怕没有一个好环境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田宁表示,过去中国的互联网环境是奉行拿来主义,简单复制美国商业模式。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互联网经济创新,意味着国家更加希望中国的互联网领域能够通过一种创新力量,不再是盲目地借鉴或者学习,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互联网创业最怕的就是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此前国家一直强调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果能创建一个互联网创业的良好环境,中国将有更多的企业引领全球。

  如今,可以看到在东南亚、中亚的很多国家使用中国人做的互联网产品。未来的中国互联网,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力推进的情况下,未来中国一定会成为全球的互联网经济强国。

  田宁认为,中国有5000万个中小企业,这个量级是全世界最多、最密集,也是最有生命力、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中国要进行互联网经济创新,成为中国经济下的主要一个潮流和方向,创新的主体必然将是中小企业。

  田宁表示,在互联网创新的浪潮之下,中小企业的未来大有可为。在中国互联网经济创新、变革,以及快速地推进过程当中,中小企业的前瞻性非常强大。

  但在进行互联网创新的过程中,田宁强调,中小企业需要注意不应碰触法律这个底线,需要遵守商业道德。习主席要求建立一个正常的、美丽的、纯洁的互联网环境,因为网络是虚拟的,而使用网络的人是有形的,互联网环境需要企业和个人共同维护。

  互联网+将运用到社会经济方方面面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她对习主席的讲话中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个是“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另一个是“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

  吴晓灵表示,互联网的发展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人和人,国和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全球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国内经济受到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创新,经济很难走出低谷。回顾一下历史,每次经济萧条时,都是通过技术革新走出困境,而在如今地球村的情况下,要走出经济困境,就必须共同创新协同发展。

  吴晓灵认为,互联网+概念本质就是把信息技术运用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因此互联网+应被用到方方面面。由于各行业发展不同,因此互联网+只分先后,而不分是否需要。

  但吴晓灵认为中国不会成为世界互联网+经济中心。因为这不单取决于互联网技术是否运用到各行各业,而是由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来决定。如果中国经济没有成为世界主要中心,那中国经济将很难成为一个单独的“互联网+经济中心”。

  过去,国家之间互相封闭,如今随着互联互通的加强,只有寻求协同发展共同繁荣,全球经济才能走出困境。

  新京报记者 陈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