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刊·现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0: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刊·现场

我的网事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米歇尔·乔丹·伍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法务司司长)
与互联网的第一次:1994年,在法律公司办公室浏览网页。
对互联网的期望:希望互联网未来能用于家居、教育、服装、手机应用等方方面面。
维纳·措恩(德国“互联网之父”)
与互联网的第一次:1989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学院成功接通德国到美国的网络。
对互联网的期望:希望互联网构建一个更好的新世界。
周鸿祎(奇虎360董事长)
与互联网的第一次:1998年第一次使用互联网推出中文网址。
对互联网的期望:希望可以用互联网解决更多安全问题。
李涛(APUS Group互联网公司创始人)
与互联网的第一次:1996年,通过互联网订购了100辆汽车。
对互联网的期望:希望互联网改善全球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
谢利谢夫·阿列克谢(俄罗斯记者)
与互联网的第一次:1998年第一次用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对互联网的期望:希望网络更好保护个人隐私。
wilfredo(供职于古巴政府部门)
与互联网的第一次:2005年第一次上网,查找学习资料。
对互联网的期望:希望互联网能把世界各地的人连接在一起。
徐敏(参展商)
与互联网的第一次:2003年,上QQ。
对互联网的期望:希望互联网能够帮助解决任何问题。
倪晓萍(志愿者)
与互联网的第一次:2000年,通过电脑上课。
对互联网的期望:希望不断进步。
Salah Garang(苏丹企业代表)
与互联网的第一次:1997年,第一次收发邮件。
对互联网的期望:希望互联网让人们交流更顺畅。
范嘉(志愿者)
与互联网的第一次:第一次上网是1997年,QQ聊天。
对互联网的期望:一夜惊喜。
肖连涛(糕点铺店员)
与互联网的第一次:2007年第一次用互联网看小说。
对互联网的期望:希望以后从网上买东西越来越便宜。
珺(志愿者)
与互联网的第一次:2001年,上QQ。
对互联网的期望:希望互联网让生活更便捷。

  昨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落幕,“大咖”离开了,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融合的乌镇,互联网氛围仍在。

  新京报记者分别在大会展馆、乌镇街头寻找了十余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网络界名人,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精英,有高颜值志愿者,有乌镇本地商户,也有大会的后勤保障人员。

  “第一次上网是什么时候?当时做了什么?”“你期待互联网未来给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面对记者提出的两个问题,被称为“德国互联网之父”的维纳·措恩表示,他与互联网的“第一次”是在1989年,当时他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学院成功地接通了德国到美国的网络。

  90后美女志愿者范嘉则用“一夜惊喜”来表达对互联网的期望,希望网络给生活带来更多惊喜。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婷婷 程媛媛 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冬 吴江 尹亚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