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文娱新闻·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文娱新闻·人物

蔡健雅《失语者》自白

新专辑首尝电音,疗伤情歌并非自己所爱 高品质音乐被下载到手机听,好讽刺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一直以来,流行音乐像一枚凹透镜,折射着每一个时代人类的精神面貌并记录着当下的现实碎片。网络时代滋生出的各类新现象以及现代人的行为模式被音乐人写进作品。原本走温暖情歌路线的蔡健雅正是参与此类命题作文的其中一人,新专辑《失语者》,Tanya则把关注点投放在因网络环境弱化了的现代人面对面交流上,最为惊讶的是她选择了自己向来排斥的电子音乐,作为辅助来呈现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是怎样的剧情让她调整了自己的脑回路?让我们来听听“带电的蔡健雅”自己的解读。

  新京报记者 古珺姝

  不再做别人想听的蔡健雅

  如今我们有太多方式去表达,但是却忘了怎么说话。创作这张专辑,最初源自我开始变得很想念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现在的人走在路上都是低头族,眼中只有手机这一小块的视野,缺乏互动。手机打字的时候,很多话就变了味道,第一时间的想法也被再加工。所以我希望可以透过这张专辑,去提醒彼此。

  蔡健雅讲到制作这张专辑时,用了“经历一个非常崩溃的过程”来形容。“我花很多很多年去建立自己的风格,温暖的,疗伤的,也用了很多心思去找到最坚固的团队,用最熟悉的吉他、钢琴。然而这张专辑,我强迫自己打破那么多年建立的习惯和风格,要迈出去,做创新。应该去哪一方面下手,如何找到新的包装?几乎是从零开始”。为此,她找了许多从未合作过的音乐人,“选出有默契的,并不简单。因为与很多音乐人的碰撞,基本是陌生的状态开始,感觉不对,就要退回去。多一次,再做多一次,效果不行,只好‘抱歉,谢谢你’,然后再跑到另一组陌生人面前说:你好,我们来合作。整个过程,十首歌,都是一轮这样的过程。专辑里每一个小细节的崩溃,才有了整体风格上的改变。”

  “我正是带着音乐人的一种使命、对自己的责任感去实现了这种改变。音乐本身是一种创造,当你重复自己的时候已经不是创意了”。蔡健雅讲到擅写的情歌时,开始认真地自省,“我扪心自问,真的是自己想说的吗,真的会改变别人的世界吗,还会为这样的自己感到自豪吗?于是,我尽量回头去找自己喜欢做音乐的最初原因。不是别人说要蔡健雅做什么,喜欢听她写什么样的作品,我才去做。而是反向的,我需要带领大家去听我想做的东西,积极一点地改变音乐环境”。

  要改变,不然音乐就完蛋

  “人是会变的。我以前是非常排斥电子音乐,觉得是人造的,假的,冰冷的。我喜欢的东西是自然的,可以被触摸到的,因此我坚持了很多年。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身就是冷的,虚拟的。网络上的表达,很多人按赞,而我们到底身边有几个真的朋友,不确定。某一天早上,我突然转变了整个观念。”

  “人变了,世界变了”。蔡健雅对于改变一言以蔽之。“我以前不穿裙子,现在我可以穿漂亮的裙子,以前我也不擦口红,现在可以涂抹口红。环境在变,你一直也在跟着世界改变,当然电子音乐也在变,与最初的面貌不一样。其实,并非刻意地要去寻找一种新的、我们没有试验过的音乐形式。只是有时候听别人的作品,会发现很多电子元素原来可以给很多惊喜,也是有生命力。要看谁,去怎么利用它,把它变得鲜活。”

  《失语者》这张专辑的挑战就是如何将现在音乐上的科技化的发明放进流行音乐里面。蔡健雅表示对于流行音乐的主旨,她的看法永远是温暖的,渴望的。“虽然加入新的元素,当你戴上耳机的时刻,听到的是一种冲突,电音是冷的,但也可以人性化,就自然地穿梭在你左右。电子乐的元素刚好符合《失语者》的概念,我希望利用它营造一种气氛。于是,一切开始变得很好玩。因为对一个只碰吉他和钢琴的音乐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Tanya笑称这次得到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你一旦安逸,音乐就完蛋。对任何东西都不要永远说不,准备好,去做”。

  ■ 蔡老师观点

  【电视选秀】

  Q:作为《中国好歌曲》的导师,各种创作人、各种作品呈现在你面前时,最大的感受是?

  A:“好歌曲”这个节目让我看到音乐的未来,不是被包装的东西,而是真的发现了一些可以打入你心房的音乐。它会提醒你自省,不忘记自己的原点,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市场的需要与选择。角色在发生转变。创作人的未来到底在哪里,我们还不知道,导师需要做的就是把好音乐从泥土里挖出来。很多人不想吃苦,以为上了电视就红了,希望找到捷径。但其实做音乐,根本不是这样的过程。

  【数字音乐】

  Q:如何看待近年数字音乐版权向规范化靠拢,乐坛是否有回暖的趋势?

  A:从MP3出现开始,整个音乐圈都大崩溃。从前大家熟悉的操作方式被压缩成了多少M的东西,在网络上流传。如今,很多听歌的人都越来越注意音质,希望做出高水准的东西。而最后则是被下载进手机这样的介质,其实是一个讽刺。我的专辑也有数位发行,但对于数字音乐的未来,这种宏观的命题我没有一个结论。那是我们音乐人自己没有办法控制的环节,但知道还有人在听,在共鸣,就不会让你放弃音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