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健康周刊·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健康周刊·专题

燕达“医养结合”模式并非简单的“医院+养老院”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燕达国际建康城以河为界,北侧为燕达医院,南侧为燕达养老。

  有效实现养护中心与医院之间绿色转诊;医院与北京多家医院形成院际、科室层面互动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让老年人度过健康、幸福的晚年,贴心的养老服务不可或缺。因此,不少机构和业内人士也都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位于燕郊地区的燕达养护中心,已将医养结合这一理念渗透至中心服务的方方面面,通过对老人在入住前的健康系统评估,来确定居住的环境以及照料、护理的等级。同时,在养护中心居住的老人们还能够享受到中心提供的医护服务。燕达养老与燕达医院之间的顺畅转运为入住老人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京津冀一体下,燕达医院与北京多家医院形成合作,更与这些合作医院的优势专科形成“均质化”的共建合作,逐步在专病专科领域深挖,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 医养结合

  居家式宾馆式,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区分入住环境

  养老问题的一个症结在于,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少老人身体多多少少有一些问题,养老也不仅仅是照护老人生活。保障老人健康成为养老服务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燕达养护中心,根据入住老人的不同情况,中心也提供了居家式养护、宾馆式养护等多种居住环境。燕达养护中心副总经理崔凯介绍,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入住老人,中心提供家居式空间,即在养护楼中居住。中心每天会有医生、护士进行检查,“相对来说,对这部分老人来说,护理是主要部分,我们的护理人员每天会进行一次查房,负责检查老人的生活、身体状况及精神状态等,测量生命体征。医生也会根据不同老人的情况,重点关注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其他老人也会在一定周期内完成走访。”

  对于入住的半自理和非自理老人,养护中心也进行了特殊安排。崔凯介绍,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中心安排这些老人入住宾馆式的养护楼,“这更像是一种介于医院和养老院之间的环境。中心也会安排护理员对这些老人进行生活护理,帮助老人完成如厕、洗澡等。”相对应的,对于非自理老人,“护理人员会实行一对一护理,尤其是长时间卧床的失能老人,护理人员在照护的同时,也会注意预防老人因长期卧床出现肺炎、褥疮及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另外,在半非自理养护楼中同时设有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每天都会对入住老人进行检查,以了解其状况,即使给予医疗及护理介入,也能及早预防更严重情况的出现。

  除了基本的生活及健康照护外,中心也为入住老人安排了多个活动项目,在帮助一些老人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也丰富了老人生活。

  记者了解到,在宾馆式养护楼一层,设有多功能康复中心,老人可以在此进行康复训练、接受物理治疗。此外,养护中心还设有老年大学、球馆、阅览室、书画室、棋牌室及健身馆、游泳馆等,入住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安排这些内容也是希望老人的生活能够充实,同时满足他们的喜好。”崔凯告诉记者,中心每月还会举办一次生日会,当月过生日的老人可以一起度过。

  入住率达95%,优质医疗资源逐步向养护渗透

  从2010年开始,经过5年时间,养护中心的入住宾客已经从几十位增加到近1000人,为充分尊重老人生活习惯和隐私,目前多是包房入住。照此计算,养护中心开放房间目前的入住率已经达到95%左右。其中,北京老人又占了95%,“目前入住的人群仍以北京高知人群为主。”崔凯介绍。

  另外,燕达医院已经跟北京的四家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即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都儿研所、北京中医医院。崔凯告诉记者,下一步,在这些合作的基础上,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也将逐步向养护中心渗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保障。根据中心预估,2300张床位将在2016年全部消化。与此同时,养护中心二期也将在明年启动,预计两年后可投入使用,届时也将真正实现12000张床位的超大规模养护中心。

  ■ 院际合作

  不断拓展合作广度深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燕达医院也与北京多家医疗资源实现了对接。燕达医院距离北京中心城区30公里,是当地最大的医院,根据河北省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在两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燕达医院分别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儿研所及北京中医医院形成合作。京津冀医疗合作由此红火开展。

  燕达医院董事长李怀表示,合作的达成会使燕达医院的发展驶上快车道,使河北燕郊80万人享受到北京大医院的优质服务。经河北省政府批准,2015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与燕达医院签订协议,燕达医院成为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根据统计,每天约有70万患者到北京就医,其中河北患者占23%,李怀告诉记者,“京津冀医疗协同一体化发展,我相信可以有效缓解北京交通拥挤、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门诊量的变化是合作效果的一个缩影。在今年5月9日,朝阳医院与燕达医院合作一周年之际,记者了解到,一年间,燕达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181%,住院人数同比增长196%,手术量同比增长217%。

  崔凯告诉记者,以神经内科为例,目前科室开放的40张病床,使用率已经超过90%,有时也会出现等床入院的情况。而与北京中医医院达成合作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我们中医门诊就诊人数从原来每天15人左右增加到50人左右。”

  专病专科领域深耕细作

  在院际合作的基础上,燕达医院也在专病专科领域深耕细作,并与合作医院的科室层面形成紧密互动关系。记者了解到,医院目前已经分别与朝阳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及妇产科形成合作。这种专业领域的合作也让医院在专科领域得以深耕细作。

  正是基于这种合作,燕达医院逐渐开展了起搏器植入、室上速消融以及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今年5月,永久性房颤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也在燕达医院顺利完成,这也是我国首例心外科单侧胸腔镜下心外膜消融、联合心内科导管消融心内膜的手术,代表着目前房颤领域治疗的最高水平。

  双方的合作具有互补性,一方面,燕达医院优异的硬件条件为手术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这一平台也为医生发挥所长提供了可能。据悉,目前燕达医院已经完成8例该手术,基于此,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刘兴鹏也成为国内成功实施该手术例数最多的医生。

  ■ 探索

  以人为本、以医疗为本创建多元医院发展平台

  在院长李海玲看来,燕达医院的未来绝不会止步于现有的与四家北京公立医院合作。她认为:“医院近一年半以来的长足进步、迅速崛起,应归结于‘合作’与‘融合’这两个关键词。但在本质上,燕达医院的合作目的是在于引进技术而非引进劳务。”

  在京津冀合作的大背景下,原有的医疗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燕达医院将充分践行和借助分级诊疗政策、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等政策理念,以开放、创新、多元的胸怀和行动提升自我,全力发展燕达医院的拳头科室与拳头技术,使其不仅能够帮助疏解北京的就医压力,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截留”部分进京患者。“当然,燕达养老与燕达医院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这一优势与特色,将成为燕达国际健康城最为核心和基础的竞争力。无论是医还是养,都将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加以完善和优化。”李海玲最后对记者表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