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人大专题询问,“辣味”应成标配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人大观察

  监督的议题与询问的过程没有“辣味”,人大监督的成效就难以体现。所以就人大对政府预算执行等情况的监督而言,“辣味”应成标配。

  据报道,12月2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在追问福利彩票资金违规使用的整改问题时,面对民政部和体育总局负责人,尹中卿委员直言委员对这些问题都很愤怒。

  这次专题询问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在于两点:一者,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就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具有跟踪监督、持续监督特征;二者,其“辣味”十足,不仅聚焦投资预算、地方债务、彩票发行、审计“全覆盖”等热点话题,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问题也切中要害,问题尖锐度和直接程度不多见。

  “首次”和“辣味”,也是切实履职的体现。加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监督,让政府花好每一分钱,本就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虽然“审计风暴”年年岁岁,曝光“猛料”岁岁年年,但问题解决的步伐总难以令人满意。在新修改的预算法颁布实施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的监督,增强监督效果,从根本上避免审计问题“屡审屡犯”,已成为摆在各级人大常委会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这次专题询问,可以说是一次“揭旧伤疤”和“伤口上撒盐”式的监督,目的就是不让犯错者“好了伤疤忘了疼”,时时提醒存在问题的部门“整改仍然在路上”。这种“辣味”十足的监督选题,可以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财政监督、解决审计整改“老大难”问题的一次重要尝试,也为地方开展预算监督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监督的议题没有“辣味”,人大监督的成效也就难以体现。

  当然,监督的“辣味”还要体现在询问的过程中。监督议题选准选好固然重要,但如果专题询问“导演”成了“友好交流”,虽然有问有答,但却不能代表民众心声,提出的问题不能直击要害,不能让存在问题的部门负责人感受到足够压力,也还是容易“水过地皮湿”。只有像本次专题询问这样,把“最辣”的问题提出来,把民众最关心的问题问出来,答复不满意的反复追问,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人大监督才不至于“走过场”。

  不过,要想询问出“辣味”并取得预期的成效,也不是件容易事。在专题询问和人大各种监督中,要想找准问题,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首先需要的是进行充分的调研,掌握最真实的情况,不掌握最真实的情况,监督就很容易成为“空中楼阁”。

  而在方式上,也有进一步创新的空间,比如,今后在开展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监督时,可以在专题询问的同时进行满意度测评,由常委会组成人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整改工作进行测评,满意度过低的,应当要求再次提交整改报告,甚至要依法启动特定问题调查、撤职等程序。只有这样,“屡审屡犯”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辣味”才能见效更彻底,人大监督的刚性也才能体现。

  □朱恒顺(人大工作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