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说新语
东京、伦敦、纽约等世界城市都高度重视城市的科学规划和严格地执行实施规划,实现都市圈内“中心城区规模较小——近郊区分散便捷——远郊区星罗棋布”的“多中心、多组团”都会区发展模式。
1月3日,央视财经频道发布全国各大城市上班平均距离和用时排行榜。某互联网地图大数据显示,北京的上班族路程是最远的,平均通勤距离为18.9公里,耗时50分钟。上班路程最近的大城市是杭州,但却最堵。通勤综合能力最强的非广州莫属,平均路途虽然不短,有18公里,但是平均时速却是最快的。
去年3月,纽约市政府官方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纽约人平均每周的工作和通勤时间共计达到了49.08小时,为全美最长,其中花在通勤上的时间是6小时,平均每天72分钟。另据人民日报报道显示,伦敦、巴黎的单程平均通勤时间分别为43、38分钟。而研究发现,理想的通勤时间应在16分钟左右,不论是驾车还是搭公共交通,多于16分钟,人们就会感到压力。我们有些地区的通勤时长已经达到理想时长的6倍,疲于奔波、人人喊累也就不足为怪。
同样面对人口众多、通勤距离较远等都市区压力,其他世界城市是如何开展通勤“减压”的呢?
面积1580公里、常住人口820万的伦敦,机动车保有量400多万辆,虽然高峰期主干道也免不了拥堵,但整体通勤状况趋于良好,其通勤“降压”的关键词有三:自行车、地铁、拥堵费。无处不在的自行车道、租车点和骑车人,包括市长在内的政府官员都是坚定的“骑车上班族”。密如蛛网却又极具人性化的地铁设计,让伦敦地铁承担了交通出行量的70%以上。
人多车多、地少路窄的东京,辖区人口1300万,机动车保有量800万,整个首都圈人口3600多万,占日本人口的将近1/3,却能做到上下班高峰期很少堵车,通勤时间也呈现稳步下降趋势。归结起来,其通勤“降压”秘诀就是:大力发展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地铁出行占到交通出行总量86%;市区内高额的停车费(路边限时停车约合20元人民币/小时,自助式停车场则高达36-90元/小时),辅之以严厉的停车管理措施等。
更为关键的是,东京、伦敦、纽约等世界城市都高度重视城市的科学规划和严格地执行实施规划,实现都市圈内“中心城区规模较小——近郊区分散便捷——远郊区星罗棋布”的“多中心、多组团”都会区发展模式,让都市圈内交通便捷廉价、公共服务到位、职住适度平衡的卫星城、小城镇吸纳绝大多数人口,让都市圈内人口资源环境始终处于良性循环轨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大世界城市通勤“减压”的经验,有些咱们未必学得来,但不少还是有启发参考价值。作为一个恰逢高速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城市遭遇“通勤难”等在内的诸多城市病,有其阶段必然性,但只要标本兼治地多做有益“功课”,有效削减通勤压力、不断提升通勤效率和质量,完全是乐观可期的!
□张智新(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