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观察
如果真要实现业务拆分,将必须对银行内部的利益格局进行重新分配。因此,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要做到形神兼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财政部近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8号》,对商业银行及其子公司应当如何判断是否控制其理财产品及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明确,如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应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处理,并不得使用诸如“代理理财投资”等可能引起歧义的科目名称。
这一准则的发布,意味着为未来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拆分扫清了会计处理障碍。
随着资产管理等轻资本业务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子公司架构运营成为必然趋势,并为商业银行带来全新的成长空间。
现行监管模式下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化无疑成为推动混业经营的良好契机。而利率市场化是银行吸引资金供给的突围手段。
从国外看,国际大型银行均通过独立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从国内看,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也是证券、保险等“大资管”行业的新常态。银行系资产管理公司的横空出世,不仅避免了与自营业务的交叉重叠和关联交易,有助于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化、专业化以及混合所有制化运作,而且有利于回归资产管理业务的本源——代客投资,打破刚性兑付。
但是,这仍需要相关制度建设的配合。如按照现行的商业银行法律,银行尚不能实现分拆资产独立成立子公司。更为重要的是,资产管理子公司化,与其说是一场管理框架的模式革命,不如说是一次理念和思维的蜕变,更是一项业务重构的系统工程。
而这将给整个银行业带来由内至外的新挑战。从资产管理产品的具体运作来看,资产端方面,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的非标项目资源通常掌握在分行及公司投行部门等手里;资金端方面,个人和大部分机构理财产品的销售主要由分支行来完成。建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后,上述协作和定价面临市场化方向的调整,利益分配问题存在困难。目前看,大部分尚处于准事业部阶段。即使是拟成立子公司的股份制银行,依然貌合神离。如果真要实现业务拆分,将必须对商业银行内部的利益格局进行重新分配。因此,商业银行要做到形神兼似的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为国内资产管理市场的绝对主流,但随着成本和价格等经营压力日渐凸显,利润率也不断受到侵蚀,营业收入的增长远不及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以往的竞争优势无法有效支撑其长期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在资产管理行业跨界潮中,保险、信托、基金、券商在业务和机制层面已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各家机构急切寻找自己的突围之路,从差异化经营和多元化资产组合配置中获取进一步的增长动力。自主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得更灵活、更具有生命力的金融机构拥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从此角度而言,留给商业银行的选择已经不多了。
□史晨昱(工行资深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