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书评周刊·主题

从文明的地面突然坠落之后(2)

——《匿名》的“地层”

2016年01月0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匿名》首发于《收获》杂志,2015年第5、6期分上、下部连载完毕。

  (上接B06版)

  但是,很难想象整体上以隐喻的叙述方式去写作长篇小说,隐喻的叙述适合于诗,一个短篇小说也可以用隐喻的叙述完成,篇幅浩大的长篇如果以隐喻的叙述贯穿始终,必定是困难重重,这类似于以写诗的方式写一部长篇小说。不仅对写作来说是困难的,对阅读也是如此。不过,很难想象、困难重重的事情也有人尝试,特别是现代以来,出现过这样的作品,当然,数量上比较少。

  《匿名》的叙述,框架和线索是转喻式的,但是在转喻叙述行进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点上,都有可能停顿下来,思考这个点,探索这个点背后的世界,这样叙述就改变了方向,不是直线连到下一个点,而是往另一个维度行走了。这样的情形经常发生,密集地发生,就显出隐喻叙述的比重和分量。这部作品的深层内涵,在我看来,多是隐喻的叙述揭示出来的。所以,从叙述的方式来说,这部作品不仅不同于王安忆以往的很多作品,也不同于我们惯常阅读的小说。明白了这一点,或许能够有助于我们的阅读;否则,当我们带着习惯的转喻式叙述的阅读期待来读这部作品的时候,可能会碰壁,会晕头转向,会不明所以。这也就是我啰唆上面这些话的原因。也可以用不啰唆的话来说,这部小说的叙述方式,要求读者的,不是“读下去”,而是“读进去”。

  什么叫“读进去”呢?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小说里这个独自在荒山深处生存的人,野果生疏果腹,某一天,他忽然闻到“熟食的气味”。“熟食的气味”就是一个停顿的点,从这个点,可以进入文明的历史过程中:熟食唤起了个人感官的记忆,这种个人感官的记忆其实是人类的文明赋予的。火的发明和使用;野生植物的辨识、选择、驯化和培育,使得它的果实能够成为人的食物;从生食向熟食的过渡,因为熟食而使人发生的变化;如此等等。如果以这样的眼光来重新打量现在的日常世界,从眼前“看进去”,可以看很久,可以看很多,而平常,大都是忽略掉的。

  {进化和退化}

  走向文明的“考古层”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匿名》的世界。

  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个平台,由长久的历史所形成的文明的平台,我们在这个平台上立足,弹跳,开展各种活动。细究起来,这个文明的平台当然不平,那么换一个词,叫文明的地面。有一天,这个文明的地面,突然裂开了一条小小的缝隙,坍塌了小小的一块,一个人猝不及防地从坍塌的地方坠落了下去——《匿名》的世界,就是突然坠落进去的世界。

  由此出现的问题是:一、他坠落了下去,他会怎样?二、他重新置身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三、他和这个世界发生和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这几个问题,不是依次出现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纠缠着,搅扰着,时明时暗,却一直存在那里。

  这个普通的市民,在上海这样的都市里,度过了大半生,如果不出意外,余下的生命也将沿着庸常的轨道,平平凡凡走到终点。可偏偏就出了意外,更意外的是,这个意外发生之后,他已经不在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的地面上,而被抛入荒蛮的深山深处。空间上是从上海到林窟,时间上呢,那种坠落更惊人,从现代掉进古代——还不是近的古代,更像是人类生活的早期——他被抛入了时间的深处。

  这一惊变导致了记忆的严重丧失,也就是说,他以往在文明的地面上积累的生命经验的总和,一下子被除去了很多。这样也有个好处,大大减轻了身上文明的负担和牵绊,得以全力应付眼前严峻的生存问题。求生的本能是那样强大,刺激出蛰伏在身体里的多种能力。如果不是遭遇这种突变,他一定意识不到他身体里还潜藏着这样那样的能力,他迅速地“变种”,差不多像“半个”原始人。为什么说像“半个”原始人?因为处在从文明向原始退化的途中,没有走到底,说“半个”也是说多了。

  现代的个体生命,是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的结果,在个体生命降生之前,他未曾经历的进化历程的信息,遗传保存到个体生命之中,而他未必自知;现在,这个没有名字的人,从原始向现代进化的方向上倒转,进化发展出来的能力在退化、在丧失,与此同时,进化过程中闲置、萎缩、淘汰的能力被激活,唤醒,重新获得。退化的过程,并非是能力的全然丧失,而是一部分能力丧失的同时,获得另一部分能力;进化也可作如是观,并非是全部能力的获得,也是获得了一部分,丧失了另一部分。更复杂一点说,进化、退化,有时齐头并进,有时互相撕扯,难解难分。单向的进化,单向的退化,都是简化的描述。

  到了这里,多少可以看出,《匿名》要写的,不是一个特殊的人在文明的地面上的遭遇,而是借着某一个人,写人在文明的历史层次中,在进化/退化的历史层次中,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经历。简单说,就是从文明的地面上,到文明的地层中,会发生什么。

  为什么要强调层次呢?王安忆没有走极端,让这个人变成完全的野人,环境也不是从未开化过的彻底的蛮荒,倘若是从文明彻底坠入野蛮,倒也简单了,也就没有层次不层次的问题。有层次,参差地存在,才丰富,也复杂。回想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讲的《匿名》的“发生学”,林窟所以会成为写作的触发之地,不是王安忆对蛮荒有感情,而是对这个蛮荒之地曾经渐离蛮荒、发生过人类的生活、发展出人类的文明、而后这生活和文明又遭遇毁弃、这地方又退向荒蛮,生发出千头万绪、难以名状却又实实在在地堵在心头的感受。

  这个人初到林窟,于密林荒草中发现被遗弃的房屋,利用为栖身之处,他把依地形而建、错落相接的房屋编号,一号、二号、三号、三点五号、四号,以数字排序,就好像考古学家为发掘的坑穴编号,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看起来很简单、很自然的行为,其实显现的是文明培育出来的能力,他身上还残留着这样的能力。数字排序之外,他又取符号、文字的形,给房屋以象形的标志,“将身处环境描画出一幅地图。好比原始人在陶器上描画绳纹、云纹、雷电纹,从具象进步到抽象,而他则反向,从文字退到图案。”(79页)你看,即使是退化,也利用了之前进化成果的残留。

  看似荒野的世界,其实有“考古层”,有文明积淀的地层;退向原始的无名人,其实不可能回到元初,进化的成果阻碍着退化的进程,哪里就那么容易一下子变成完全的野人。人身上,也有文明积淀的“地层”,也有“考古层”。那么,这个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就不是一个单一层次的人和单一层次的世界之间的单一的关系了,即便是生存这个最现实的问题压倒了一切其他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互相之间也是有妥协、有商量、有含糊、有决断,甚至,还有默契、还有关照、还有呼应呢。

  别说这个人,就是一直生活在苍茫大山里的人,譬如说把这个人带进林窟的哑子,身上也是“考古层”:“哑子的历史无意识全在手足的劳动中产生,经历以及未经历的人类史从他身体走过,这身体里有的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类人猿到人,从原始人到现代人,从无文字到有文字,从无记载到有记载。哑子他浑然不觉……”(97页)

  {进入“他们”的世界}

  文明缝隙里的存在

  哑子是这个没有名字的人发生重要关联的一个人,有这样关联的人,还有二点,麻和尚,敦睦,病猫似的孩子小先心,白化症少年鹏飞。他们都有些特别,异样,各有奇怪的来历。

  哑子生在野地,被阿公拾回家,长在藤了根,一个破布样的村子,几乎是挂在山壁上。阿公死后,哑子流落到五尺镇,又被麻和尚捡着,从此就跟着在道上混,四处为家。他哑,却不聋,而且别有一种常人不及的聪明,可谓一窍蒙蔽,六窍通透;二点,跟着兄嫂住在野骨,他们是最后迁出林窟的一家人。二点年纪大约近四十,身心却停留在六七岁的光景,更准确点说,身体是个“成年的孩子”,心智以变形的方式生长为一种“成熟的天真”;麻和尚,来自一个烧碗窑的古镇,他从出生到长成少年,短短的时间即经历过窑业的复兴、凋敝、移民——水库淹没了他的老家,一千年的烧窑史瞬息凝固在水底世界。麻和尚后来走上法外世界,建立了自己的地盘;敦睦,从种植靛青的偏僻山村出走,斗过狠,蹲过监,陪伴过死囚,死囚是个高人,得到他的指点,脱胎换骨,再回到苍山里的九丈,改名敦睦,狠相随之而改,迅速成为道中后起的头号人物;小先心,先天心脏病的小孩,为父母所弃,由福利院收养;白化症少年,从大山里一个自我隔绝的地方来,那里都是白化症患者,弃世而居,这个少年却是叛逆,到外面的世界走自己的路,给自己起名鹏飞。

  他们本来都是大山的这个角落那个角落里的人,可是他们又和一般的山民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异类,因着各自的原因,离开了原来的生活;他们走到社会化程度更高一些的生活中来,却又和这个社会保持奇怪的关系,并不融入社会的普通规范中,又是这个社会的异类。他们失去了身份,甚至失去了名字——他们都没有随着生命降生到世上而起、一直陪伴着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名字要么是诨号,要么是别人给的,要么是自己后来起的。他们的存在,好像都是不存在,可是他们明明存在。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他们藏匿了自己的来历,守口如瓶:我知道我的来历,就是不告诉你!

  他们的世界,就是匿名的世界;在这个匿名的世界里,还要添上半途加入者,那个和他们发生关联,失去记忆、失去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的人。“你们没有人知道我的故事,鹏飞本想对志愿者说的,其实,是对自己说,结果呢,却仿佛对全世界说。你们没有人知道我从哪里来,就像老新不知道他从哪里来。我从来没有说过,不想说,一想起就泪流满面。”(438页)

  他们生存在文明的缝隙里,倘若我们看不见文明的缝隙,我们就看不见他们。

  文明的缝隙?什么样的缝隙?“偏离历史的主流,再偏离稗史的支流,继而从怪力乱神末流离开,绕过记载、口传、风闻,所有透露的可能性,唯有这样的封闭,才会诞生出个别性。”(341-342页)

  《匿名》看见了他们,写出了他们,写出了与我们同一个物种的他们的个别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