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国家最高科技奖时隔11年再空缺

官方称诺奖得主屠呦呦未获该奖系“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

2016年01月0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潘建伟
201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新京报讯 昨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代表国内最高科研成就的奖项——国家最高科技奖时隔11年后第二次出现空缺,该奖首次空缺是在2004年。

  最年轻获奖者仅38岁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95项科研成果,较2014年减少了23项,受理项目和评审通过项目总数比2011年减少了21%,其中进步奖减少了近100项,这些都顺应了目前国家科技奖励“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的改革要求。 2015年度的评选,政策导向上继续突出对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奖励。自然科学奖连续3年为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开辟不受指标限制的推荐渠道。全部获奖项目中,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54.3岁,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7.6岁。

  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潘建伟年仅45岁,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岁获得该奖项的纪录。此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完成人中,“70后”超过一半,两奖项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岁;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黄志勇,年仅38岁。

  首次核查直接经济效益

  据国家科技奖励办介绍,此次评奖首先由130多个推荐机构或有资格的专家进行推荐,此后通用项目被4万多名评审专家随机遴选进行网络评审或审读,再由各评审委员会评审,最后依次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审定,科技部审核,国务院审批。

  此前,一些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曾有“经济效益虚高”、“应用情况不实”等质疑。对此,2015年度的评选,首次组织开展了对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真实性的核查试点。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接受采访时称,核查的过程中,确有发现一些虚报现象,并已勒令相关方面改正。

  ■ 亮点

  量子信息领域首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从2000年到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共有9次空缺,其中3年连续空缺。从2013年度开始,该奖在空缺三年后首次授予了铁基高温超导研究。不过,2014年度该奖授予“透明计算研究”曾引发争议。

  今年,该奖授予了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领衔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作为该项目第一完成人,潘建伟因45岁的年龄优势,成为了该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潘建伟团队的研究曾得到国际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其研究曾在2012年入选《自然》杂志年度十大科技亮点,2013年被美国物理学会评为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事件。

  主要从事量子信息基础研究的中科大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教授周正威认为,潘建伟及其团队此次因为多光子纠缠项目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是实至名归,“这方面他们的确在国际上做得很有名,一直在刷新这方面的纪录。”

  他解释,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可以理解为对量子通信的一种演示行为,潘建伟团队的研究不断从基础研究的层面、用最好的技术和工程证明量子通信是可行的。

  中国官方此前曾表示,中国目前已经建成了世界上首个规模化、实用化城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正在建设北京到上海的千公里级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并正在研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周正威表示,中国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也多次授予量子信息领域,但授予该领域一等奖则是第一次。他认为,以后在这个领域国家的投入还会很多,整个基础水准会更进一步。

  释疑1

  本届最高科技奖为何空缺?

  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解释说,不同于其他奖项的申报制,最高科技奖采取推荐制,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符合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和科学技术专家。2015年度的评选,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选出3名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因此空缺。

  “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该负责人强调,“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来的。”最高评审委员会的专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这3位候选人虽然都很优秀,但距离最高奖还有一定差距,“国家科技奖一直遵守‘宁缺毋滥’的原则,最高科技奖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

  昨日,物理学家何祚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最高科技奖在过去给的实际上是终身成就奖,而一些时候,评选中政治性的因素大过学术评价,而现在虽然要求大家提名、投票来评选,但在可操作性、征求意见广泛度、透明度等方面还有欠缺。

  他认为,如果从终身成就的角度看,今后可能最高科技奖空缺的频次会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一些年轻科研人员的成就也开始慢慢出现,“我认为潘建伟就做的不错,他如果能把量子通信做成功了,我觉得是够得上大奖的。”

  释疑2

  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最高奖?

  为何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没能拿下最高科技奖?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

  “我们只能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该负责人说,“屠呦呦先生发明的青蒿素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诺奖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但是最高科技奖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没有人推荐她,我们也没有办法。”

  国家科技奖的评审有流程和时间节点要求。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推荐工作自2014年11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经公示、网络初评和会议初评,初评结果于2015年6月公布。

  这意味着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评选工作早于去年诺奖结果公布的时间,不过,即使早在2011年,屠呦呦就获得了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成为该奖设立65年来首获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何祚庥则认为,我国最高科技奖奖励个人的成就,而青蒿素研究很大程度上是集体的成就。屠呦呦成为诺奖得主,的确是中国科学界的好事,但也没有必要纯粹因为她获了诺奖而再授予她国家最高科技奖,“居里夫人得了两次诺奖,但她一直不是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所以屠呦呦没得国家最高奖也没什么,个人有个人的标准,诺奖归诺奖,最高奖归最高奖,两码事”。

  释疑3

  京沪高铁缘何获得“特等奖”?

  此前,中国的高铁曾有“拿市场换技术”的质疑。昨日,“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再度引发讨论,京沪高铁的科技创新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拿下了该奖项?

  获奖理由中写明,京沪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艰巨性、复杂性、特殊性史无前例,构建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这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表示,项目获得了53项发明专利、11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从牵引供电到通信信号、运输指挥等都是国产。

  何华武称,唯一的动车组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原有时速200公里的平台,通过创新发展到了350公里,又从350公里到380公里,“我们有借鉴的成分,但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真的是大幅度的创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金煜 王姝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