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00年至2011年北京当选院士数相当
新京报讯 (记者吴为)据北京市人社局介绍,北京市实施“北京学者计划”3年多来,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近3年有4人当选两院院士,与2000年至2011年11年间北京当选院士数相当。
百万科研经费自主使用
2015年12月7日,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公布院士增选结果,两院分别新增61名和70名院士,而北京市就有2名专家分别当选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两名专家分别是44岁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邵峰、北京工业大学的污水处理专家彭永臻。
自2012年底实施“北京学者计划”以来,共评出两批28名北京学者,他们每年可获得100万培养经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者每年经费20万。
首批入选的北京学者、天坛医院赵继忠院士介绍,一些科研经费管控体制僵化,在做预算等环节耗费科学家大量精力,而北京学者计划的资金,学者拥有完全自主权。
市人社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培养经费用于学者及团队的培养和科研工作,包括聘请学术导师和学术助手、出版学术专著、开展科研活动、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
180院士担任专家委员
北京学者计划还为每位学者量身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并聘请院士或国际知名专家担任学术导师或咨询专家。
“北京学者计划的培养周期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为6年,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为3年。培养期我们进行持续跟踪和支持,不考核、只评估,周期结束后经专家评估可再延长周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培养周期内,包容科研“失败”。
此外,该计划还弱化行政管理职能,组建了北京学者计划8个专业委员会,聘请180名院士担任专家委员,整合北京30多家科研、教学单位组成专业委员会办公室,定期开展各种学术活动。
3年来,北京市6人7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等奖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