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针对聂海芬调查悬而未决的新闻,新京报早在2014年3月就发表过评论《调查“女神探”,怎么还没完?》。如今,眼看两年过去了,那篇评论里质疑的问题还未解决。
近日,一则“女神探”聂海芬“被终审”的消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风传。这条消息中,不仅有聂海芬受审时的“庭审照片”,还有聂海芬的“辩护词”,更有“判决书”……可记者随后对这一消息进行了核实,杭州市检察院、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均表示未提起公诉和审理此案,消息不实。
显然,这是一出由网友自编自导的“网络大片”,此一事件也迅速演变成了一场有关“舆论审判”的狂欢,而这种舆论审判的倾向,并不值得鼓励。不过,窃以为,这场网络狂欢不能仅仅被解读为网友的戏谑,更该读懂人们对聂海芬事件的关切。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了民意诉求,网友寄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舆论倒逼力量,督促调查结果尽快公开。
事实上,早在2013年4月,浙江省政法委已成立调查组,彻查聂海芬等2003年杭州“5·19”奸杀案的侦查、起诉、审判等全部司法过程中的涉案人员。2014年4月,浙江省政法委政治部副主任朱巧湘也称,调查组将对“二张”错案原办理过程中公、检、法各部门办案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
遗憾的是,调查结果却像那楼上房客的“另一只靴子”,迟迟没动静。也正因此,社交媒体上关于“女神探”聂海芬的“传说”,才会如此之多。2013年传她受到了处分;2014年,又传她准备晋升。对此,相关部门却未置一言。
公众实在是想知道,关于聂海芬的问题到底审查到什么程度了?她到底有罪还是无罪?职务到底是升是降……这些问题,并不难厘清。两三年都没调查出个“所以然”来,实在让人怀疑调查的诚意。其实,哪怕经调查“女神探”不需要对此案负责,相关部门也应该有个说法,这也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必须看到,互联网时代,“拖字诀”并无法令公众将“女神探”淡忘;相反,有些脑洞大开的网友,会无视司法程序,以自己认为正义的方式,或编造小道消息,或动用舆论审判,来实现对正义的渴求。无疑,司法部门的权威性、法律的公正性,都会在这些舆论狂欢中受到挑战与消解。
其实,针对聂海芬调查悬而未决的新闻,新京报早在2014年3月就发表过评论《调查“女神探”,怎么还没完?》。如今,眼看两年过去了,那篇评论里质疑的问题还未解决。人们实在不想等到明年再追问——调查“女神探”,怎么还没完?
□陈小二(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