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引导旅游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

2016年01月2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张立军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少华 阿里旅行总裁

  目前来看,旅游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也势在必行。在旅游领域,最大的变革或可能的后果,就是引导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

  我想引用汪洋副总理的一段话:旅游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同时,旅游业也处于矛盾凸显期,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

  新京报:2015年,针对旅游领域格局的变化,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

  张立军: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目前大热词汇,也代表了一个方向。但是,决策层在提到结构性改革,用到的话语都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对供给和需求并无歧视。从政府层面,简政放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是供给侧改革,实质就是放手让企业家去创新。抓住缺口和短板,进一步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在需求侧方面发力,实质就是保持投资、需求不断线,使经济增长保持在一定速度。

  当前到底应当更侧重于哪一端?这个问题业界颇多争论,其实当前这两端改革并不存在谁先谁后或谁取代谁的问题,而应当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从而使供需更加匹配。

  新京报:怎么看旅游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张立军:回顾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更多集中在消费领域。消费互联网的主要形态也是初期形态就是卖东西,包括卖实物、信息、虚拟社交、互动,本质上都是需求-销售导向型,所以我们的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商城”的业态。

  消费互联网的高级形态就是共享经济,让需求的满足更加方便和容易,大家可以共享房子、车子,甚至包括人本身,比如途家、木鸟短租、顺风车、airbnb。分享经济的前提是工业时代生产了大量的存量,存量的价值在分享中得到爆发,这种爆发通过社交媒体的放大,获得更多的差异化体验,这种体验又对现有住宿和出行服务提出了挑战。

  消费互联网更多是对存量价值的解放,对存量本身的性质和服务内容现状不做大的改变,只对其排列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但在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龙头的技术和媒体环境下,仅仅是这种重新组合,已经爆发出巨大的力量。目前来看,旅游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也势在必行。

  新京报:旅游领域怎么引导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

  很多旅游消费问题都在提醒我们,目前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供给侧改革,在旅游领域,最大的变革或可能的后果,就是引导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相比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最大的爆点是产品和服务内容的根本性变革和提升,这就需要优质的生产商。前者解决了消费的便利和快捷的问题,产业互联网在此基础上解决了安全与质量品质的问题。

  具体到旅游行业,我想引用汪洋副总理1月11日在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的一段话:旅游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同时,旅游业也处于矛盾凸显期,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

  此外,旅游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2015年的邮轮市场,要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把“量”减下来,把“质”提上去,促进企业产品升级。

  因此,中国旅游互联网行业前十个年头以投资驱动,诞生了携程、艺龙、去哪儿、途牛等以消费为主诉求的互联网企业;未来,一定会以产业驱动,诞生一批以参与旅游产品生产、制作,提升中国旅游服务品质的互联网企业。

  中国的商业互联网发展形态,一定是既有BAT这样的消费互联网,也有产业互联网。借助旅游服务、整合营销、景区投资、酒店运营等平台,中青旅将多领域形成一体两翼的完整业务模式,并将成为直接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者,也是直接的旅游内容提供者。借助中青旅遨游网自身的平台,中青旅成为产业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

  D06-D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曹燕 屈靖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